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校勘】《千金要方》:“不解”作“未解”。《玉函经》《千金翼方》:“干呕发热而咳”句,作“咳而发热”。《玉函经》《脉经》《千金要方》:“少腹”作“小腹”;“喘”字上有“微”字。
小青龙汤方。《千金要方》:“荛花”作“芫花”,《总病论》同。《外台秘要》:“若噎者”作“食饮噎者”。《总病论》:“噎”作“咽”。《玉函经》:没有“且”字;“主喘”作“定喘”;没有“此语”两字;“反之”下有“者”字,《外台秘要》同。成无己本:没有“且荛花”以下二十字。
【音义】噎,音椰,声败也,义与“嗄”同。
【句释】“表不解”,即指太阳表证未解,汪昂云“仲景书中,凡有里证兼表证者,则以表不解三字该之”,这里便应该做这样看。“心下有水气”,陆渊雷云:“仲景书凡言心下者皆指胃,独此条之水气,不在胃而在呼吸器,以其主证为咳喘故也……小青龙之水气,即上述诸病之炎性渗出物(按:指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以其浸润而非停潴,故不曰饮而曰气。”“干呕”,为呼吸器渗出物刺激呕吐中枢所引起。“发热而咳”“或喘”,这是小青龙汤证的主要证候,因而“或喘”两字,可照《千金要方》更正为“微喘”。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等,都不是小青龙汤的必然症,而只是在某些时间的并发症,所以都有“或”字。
“如一鸡子”,鸡子即鸡蛋,犹言用荛花的重量,要像鸡蛋那样大一团。“大小青龙汤”,方有执云:“夫龙一也,于其翻江倒海也,而小言之;以其兴云致雨也,乃大言之。”前者指小青龙汤的作用,后者指大青龙汤的作用,所谓“翻江倒海”,就是指小青龙汤的“散水表寒”而言,所谓“兴云致雨”,就是指大青龙汤的“发汗解烦”而言。
【串解】成无己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饮,则水寒相搏,肺寒气逆,故干呕发热而咳,《针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此之谓也。与小青龙汤发汗散水,水气内渍,则所传不一,故有或为之证,随证增损,以解化之。”
成氏解释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有水气,为寒水相搏,肺寒气逆,属于呼吸道的病变,完全是正确的。如急性支气管炎的发作,一般都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喘息等症状,也就是所谓表证,但究不是一般的表证,而是心下有水气的呼吸道炎症所引起的,所以用一般的解表药,而表终不能解,必须用有助于呼吸道的小青龙汤。
【语译】有种很像一般伤寒表证的疾病,但服解表药全不中用。因为这是由于呼吸道炎症所引起的病变,不单纯是表证,所以它在发热恶寒、头痛等症中,还有咳嗽、喘息等主症,这时可以用小青龙汤解热镇咳,如有干呕、口渴、腹泻、声嘶、小便不利,小腹胀满等症状时,便须斟酌方药加减应用了。
【释方】陆渊雷云:“小青龙汤为麻桂合方去杏仁生姜,加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姜杏为麻桂发表之佐使,细辛辛散,五味酸敛,辛味相伍,开阖相济以镇咳,干姜温肺,半夏降逆涤痰,姜夏相伍,温降相藉以逐水,故本方发表之力,低于麻黄,胜于桂枝,而镇咳逐水之力则至优。”
柯韵伯云:“两青龙俱两解表里法,大青龙治里热,小青龙治里寒,故发表之药同,而治里之药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