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经方 » 经方医论集

论仲景之阴黄治法

小昔
小昔

作者:王一仁

王一仁(1898—1971):近现代医家。原名晋第,曾从丁甘仁学习中医,改名依仁,浙江新安(今属安徽)人。丁甘仁当时在上海办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悬壶行医。后与秦伯未、章次公、许半农等创办中国医药学院。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秘书长,并主编《上海中医杂志》,所著甚多,且曾与人合辑《神农本草经》。

黄疸为病,不只一端,有风邪中表,不即祛散,郁而既久,当发身黄,脉浮者,宜汗之。病酒疸,心中热,欲吐者,病在上焦,一涌而愈。其有里实、腹满、自汗出,阳明燥实之征,必见烦渴脉滑,此宜下也。若无以上诸症,仅见小便不利而发黄,则洁净府以导湿热,而黄自退矣。更有谷疸、女劳疸,脉症治法亦多载在《金匮》。要不外清热化湿,即丹溪亦云:疸病同是湿热,如盦面相似。一若别无阴黄者,致后人疑仲景先师为医中之圣,何以竟不为阴黄立论,不知固已言之矣。《伤寒论》云: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浮缓为濡脉主湿,手足自温者,热势不重之互词也。太阴属脾,为阴土,湿邪素盛,抑遏于脾,输化无功,健运失职,于是阴土之色,外现于身,面色痿黄矣。夫火能生土者也,脾虚湿困,火衰可知。膀胱之气,无真元以运化,宜乎小便不利,其叙阴黄之症,至当不易,凡湿聚既久,则腹满以腹为太阴部位也。大便不实,欲作下利,湿胜则泄,理有固然,甚则大便见白色者,犹为阴寒之明证。推原致病之由,火衰不能生土,土虚不能制水,治宜健运分消,补火培土。补火首推附桂,培土莫若理中,分消水湿五苓尚矣。合三法治之,阴黄未有不愈者。以视阳黄治法,判若冰炭,仲圣虽未尝立法,然举太阴发黄之论,而治法已在其中。又如《金匮》言:男子黄,小便自利者,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此虽虚多湿少,要可与阴黄互相发明,因知仲景论病,无乎不赅,无乎不备固,无偏论也。

专题:经方医论集
来源:《中医杂志1922》
上一章:述伤寒六经各家异义
下一章:《金匮》便血远近之我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