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17.少阴病…

伤寒论第317条

胡希恕
胡希恕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

二两(炙)

附子

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

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少阴病,下利清谷”,这就是说少阴病传里转属太阴了,里虚寒之极了,食谷不化,“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是指下面的证候说的,“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这是里寒;“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这是外热。这是指着证候说的,据证而论。

少阴病(传里转属太阴),里头虚寒之极,所以下利清谷,而手足厥逆。这个病常常有这种情形:真正到危重的时候,一点儿一点儿的浮阳,都现于外了,里面是一片沉寒,这个病最重,那么这个人应该恶寒而反不恶寒,面色也不应该赤反而面色赤。(本条)这个面色赤,不是前面的表不解不得小汗出的那个浮阳在面(23条),(本条面色赤)这是真正的虚候,里头极寒,把人身上的这点热量都弄到外头来了,要虚脱之象。

那么也有些特征出现:“下利”嘛,或者是寒刺激肠子,肚子也痛(“腹痛”);或者里头的水不光下利,水还往上逆就“干呕”;也有的时候下利伤阴太重,咽干,也可以“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利止脉不出,就是无可再下了,没有脉,脉不出。这就是一个虚脱之象,只能用通脉四逆汤。之所以叫通脉四逆,脉没有了,能使它复通。所以前面那个(315条)应该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

我们看看通脉四逆,就是四逆汤,也是甘草、附子、干姜,但是附子、干姜都加大用量了,附子也是用一个“大者”。附子有大小之分,那可相差很多很多。我问过药房(药工),附子大的有一两,甚至一两多的,一般的小附子轻得多。(通脉四逆汤)干姜搁三两,你们看白通汤干姜才一两多,差太多了。

而且(通脉四逆汤)是分温再服,匀二剂。干姜这个药三两就是9钱,一剂是4.5钱,这很重了,要是强人呢,底下注了,还要加干姜,搁四两,四两酒更多了,那就是一剂药里头就是6钱了,现在就是18克了。

所以通脉四逆汤就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而增量附子、干姜,温中祛寒。附子、干姜都有亢奋作用,机能沉衰了,像咱们说的虚脱,以至于心力衰竭,它都能振奋机能。你看他这个书到这时候(机能沉衰至虚弱)没有搁人参,人参这个药也是个亢奋药,也是个补药,可是它不宜寒。真正到沉寒客冷,到了阴虚之候,人参用不得。咱们现在还是最迷信独参汤,遇到这个时候(机能沉衰至虚弱)独参汤就来了,用一个死一个,这我见得多了。那只能用通脉四逆汤这个法子,轻一点的也得用四逆汤。将来讲到霍乱,霍乱病里头这个(机能沉衰至虚弱)例子多得很。

底下也有些或然的证候,也用一些加减方。这个加减方,一点也没道理!这个时候你还加葱九茎,要是脉微欲绝,或者脉不出,你再发汗那还不是速其死吗?所以他这个(方后)加减一点也没道理,你们自己好好看一看就知道了。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17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31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