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依桂枝汤法。
【解析】本条论述太阴脾家气血阴阳不和的证治。
太阳病,不当下而下,故曰“反”。误下太阳,虚其里气,邪气因入,而见腹满时痛,故曰“属太阴也”。若属太阴虚寒,寒湿内阻,升降失常的证候,则应见吐利。而今不见吐利,只见腹满时痛,说明非为阳虚寒湿之证,而是太阴脾脏气血阴阳不和,肝木乘土之证。脾不和而气壅滞则腹满,血不和而脉拘急则腹痛。且土虚木乘,疏泄不利,气机滞塞,也是形成腹满时痛的原因之一。治以桂枝加芍药汤,调和气血阴阳,缓急止痛为法。
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汤倍用芍药。对于本方的治疗作用,历代注家见解不一。有的认为本方证仍是太阳病未解,又因误下邪陷而兼有太阴证,所以用桂枝汤以解外,加芍药和中缓急以治腹痛。然从本方药味配伍和从病情变化看,此说难以成立。因为方中桂枝仅用三两,而芍药用了六两,芍药为血分药,其量倍于桂枝,必然制约桂枝的解表作用,可见本方并不为解表而设。本证的特点,在于“腹满时痛”,此种“腹满时痛”既和阳明病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有别,又和脾寒的腹满、下利之太阴证也不同。它属于脾家气血阴阳不和之证。由此可见,脾本身气血不和所致之腹满时痛,非寒非热,故理中、四逆、承气等方均非所宜,应以调和气血阴阳的桂枝加芍药汤最为贴切。
本方以桂枝汤调脾脏气血阴阳,加芍药既能益脾阴、和脾血,又能于土中伐木,缓急以止痛。临床凡见腹满时痛,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白等证者,多属脾家气血阴阳不和,选用本方治疗,每能取效。
本方较小建中汤少一味饴糖,其病机也较近似,只是本方证程度稍轻一些。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脾气更虚,出现腹痛、心悸、面色苍白、脉来无力等证,就要选用小建中汤了。至于发汗后,腹胀满者,属于脾虚、湿阻、气滞,尚未及血分,应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益脾除湿、化痰利气,临证时当注意上述诸方证的鉴别。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一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本条承上条,论述太阴之邪外薄阳明的证治。
“大实痛”,是针对上条“腹满时痛”而言。含有两个意思:一是“大”,形容势重,即腹满疼痛俱甚;二是“实”,指有实邪,不是单纯的气血不和,而兼有阳明之实,其证当见腹痛拒按,大便不通。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太阴脾脏受邪,邪气外薄阳明,使阳明腑气不利,所以腹部大实痛。治以桂枝加大黄汤调和太阴气血,兼泻阳明瘀滞。
桂枝加大黄汤即桂枝加芍药汤再加大黄,本方既可调脾脏气血,又可化瘀滞、以泄胃家之实,用于太阴病腹痛,大便不利,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