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这段是有语病的。但是他那意思不是这个(让你误治而是让你鉴别)。
他说“本太阳病”,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不可以吃泻药,遇到这么一个糊涂大夫,而“反下之”,一“下”则虚其胃肠,引邪入内了,所以“因尔腹满时痛者”。这个“腹满时痛”,怎么叫“属太阴也”?(我认为)不是太阴病,要是太阴病还能用大黄吗?是不是呀?太阴病不可下,你看那前面,“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这是就证候让你鉴别呀,由于太阴病有“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有“腹满”,就证候上说属太阴,这是就辨证候上来说,这正是教人鉴别真正的太阴这种“腹满时痛”与(本条)本方证,就是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的鉴别法。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不要以片面证候就下结论,非得全面看问题不可。本来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也不是虚痛。(本条属实的腹满时痛)不像太阴病那个(属虚的腹满时痛),但是证候属太阴(外在的表现与太阴病类似,实际上不是太阴病),(本条)意思主要在这一点。
所以这个方子(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不是治太阴的。由于表没解,下之后,没发汗,表未解,所以仍然以桂枝汤为主的,用桂枝汤原方。由于腹满时痛,(加)芍药治腹满,同时治挛痛,芍药是个苦而微寒的药,它治热不治寒,治实不治虚,所以(本条)这个腹满时痛,不是我们太阴病的那个腹满实痛。那么如果“大实痛者”,拒按而且满得也厉害叫大实痛,可见“大实痛”,是属实不属虚的痛。上面那个(桂枝加芍药汤)“腹满时痛”,也是实痛,不过不大而已。真正“大实痛”,大便也不见,不但加芍药还得加大黄。
所以这个(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怎么是太阴病呢?注书的人一看有个“太阴病”,就误以为这是属太阴病。这也算太阴病?(我认为)不是太阴病。可张仲景作这个书,他是有语病的,(本条)这个也不应该列到太阴篇里头。不是(太阴病),你往这列干什么?所以我们读他的书,不能因词害意,(看到)一个“属太阴”就认为这是个太阴病。真遇到太阴病,你搁芍药、大黄一治一个死。它不是(太阴病),它是属于实满实痛,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汤,所以桂枝汤加重芍药就可以了。要是大实大满,那你非通大便不可,还得加大黄。
那么太阴病不渴,不可下,这怎么“下”呢?那不矛盾嘛,与提纲正就矛盾了。你怎么统一起来的?所以(本条)这个就不是太阴病。要真是太阴病,仲景就太糊涂了!那儿说不可下,这儿又说可下,哪有这回事呀?这不对!但是(把非太阴病的条文)给搁到这一块(太阴篇),注家容易迷惑读者。所以读他(仲景)这个书,非要根据全面(前后互参,掌握全面),把规律好好掌握,才能用这个书,要不然的话不能用啊,这也挺要紧。
所以桂枝加芍药汤不应该列到太阴篇里头,桂枝加大黄汤更不能列到太阴篇里头。那么这个方剂是表还未解,搁桂枝汤。芍药这个药,咱们前面讲过芍药甘草汤治拘挛、四肢急、拘急,脚挛急嘛,也能够治拘挛,同时也能够缓急痛,所以是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药。那么加大黄汤,就是上面加芍药汤再加大黄一味,不但缓其痛,而且攻其实。你看看后头就有了,当时就怕你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