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病误下致变及转属阳明的辨证。
本条论述了太阳中风误下的心下痞证;不恶寒而渴的转属阳明证;小便数大便必硬的脾约证;口渴而小便不利的膀胱蓄水证。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即指太阳中风阳浮阴弱之脉而言;发热、汗出、恶寒(恶风之互词)为太阳中风表虚之证。邪在太阳,当以汗解,本不应攻下。若医者误下,则必先伤胃气,使表邪内陷,结于心下,气机痞塞,而形成心下痞,即所谓“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若未经误下而出现不恶寒,但口渴之证,是邪气传入于阳明,而成热盛津伤,故见此证。因其不见潮热、谵语、腹满痛等证,故虽是转属阳明,但未成腑实可下之证。若虽亦转属阳明,但见小便数,大便硬,不更衣,无所苦之证,则属胃强脾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的脾约证。脾约证,是由于津液被伤,胃肠燥热,脾阴被胃阳所约束,不能行津液于胃中,而致大便硬,虽不更衣无所苦也。此与正阳阳明因热成燥,因燥成实,腑气不通,而致腹满疼痛拒按者不同。若口渴喜饮水,可先少少与饮之,以和胃气,待辨明口渴的原因,再以法治之。如见口渴,小便不利,是属膀胱气化不利而停水,宜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使水邪去,则津液得以上承,口渴自止。
总的来看,这一条提出了太阳中风的几种转归:有经误下形成的心下痞证;有不经误下自然传变而转属阳明:阳明证既有口渴为主的热证,也有不更衣十日无所苦的脾约证。同时又举出膀胱蓄水而见口渴的五苓散证,又含有与阳明热盛津伤的口渴作鉴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