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本条论述阳明热而未实的脉证治法。
对本条注家意见颇不一致,其争论焦点在于对“表有热,里有寒”的解释,特别是对“里有寒”的提法认为不妥。因为以方测证,白虎汤主治阳明里热人所共知,考本论有关白虎汤证的条文,均讲的是“表里俱热”,或“里有热”。再从临床实践来看,白虎汤证均以阳明气分热邪充斥表里内外为特点。所以本条之“表有热,里有寒”当改为“表里有热”或“表里俱热”,才合乎情理。
本条在写法上详于脉而略于证。“脉浮滑”,不仅言其脉象,而且也是对病机的概括。脉滑主阳盛,气血充盈;兼见浮象,是气血外达,阳盛于表的表现。本论《辨脉法》谓:“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见“浮、滑”,表明其证属阳,反映了阳热充盛,与表里俱热相合。文中不言其证,乃简略之笔。因白虎汤证为阳明里热蒸腾,热于内而见于外,充斥于表里,弥漫于周身,故除见浮滑或洪大的脉象外,言外之意,尚有大热、汗出、口渴,以及心烦等气分大热的见证。若此种病情未及时控制而发展下去,则热伤气而汗伤津,导致气阴两伤,则必以白虎加人参汤拯治。而本条所论乃气分热势正盛而正气尚未虚衰,故只以白虎汤清气分之热则愈。
白虎汤用知母,既能清热,又能滋养阴液;石膏味辛甘性大寒,专清肺胃气分之热,且清热而不伤津液。用炙甘草和粳米既能补后天而滋化源,同时又可节制石膏、知母之大寒,使热去而不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