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本条到“此为欲解也”就完了,下边这部分要不得。
以下都是以脉定证,这是不可靠的,比如说,下后脉浮就结胸吗?没那事。前面讲了,脉浮者,此为在外,用桂枝汤,怎么就“必结胸”?所以底下这部分可能是王叔和他们搞的。脉浮者必结胸,结胸脉浮也是寸脉浮关脉沉,前面有。脉紧也不一定咽痛,当然邪盛容易咽痛,但是不一定必咽痛,所以以脉定证靠不住,底下的(其他所有类似条文)不管它。
太阳病宜汗不宜下,下之为误治。“其脉促”,促脉就是寸浮、关以下沉,促脉是结胸证的脉,与寸浮关沉是一样的。有此脉而不结胸,说明促脉在这儿还是表不解。寸脉浮者也是表,前面的葛根芩连汤就是,“下之后,脉促者,表不解也”。倘要结胸,促脉也是结胸证的脉;如果不结胸,只是表不解而已,病没因泻下而变成坏病,所以不要紧,“此为欲解也”。
下面的是以脉定证了,下后的各种变化,也可以为结胸、为咽痛、为两胁拘急就是变成少阳病了;也可以表不解,脑袋还痛;也可以激动里水而呕吐;也可为协热利;倘若“必下血”是伤阴了,如邪热内陷,人以前就有瘀血的情形,也可以下血的。这都有可能,但不一定限住这个脉:脉浮就得结胸,脉紧就得咽痛……这靠不住的。中医的脉不是说哪个脉就是哪个证,(而是)一个脉主多方面的证。所以在临床上,脉证必互参才能明。举个例子,女人有孕,到两三个月的时候脉要滑,阴搏阳别嘛,滑脉主有孕,你给男人看病,他的脉滑你说他有孕吗?这不行,你总得结合实际。女同志真正停经两三个月,脉滑才(大致能够)肯定是怀孕了,不然的话也不一定就怀孕。所以中医脉法,不能够哪个脉就主什么,比如脉浮就主表,但也主热,没有表证而脉浮就是有热,所以此书有“病发热十余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此脉浮数不是表证了,可吃泻药,这是里热。
所以,本条“此为欲解也”以下这些东西,绝对不是张仲景的东西,因为(张仲景)不能自己(与自己相互)矛盾啊,在那块儿那么说,在这块儿又这么说。这都是要不得的。所以,这不是王叔和弄的,就是后人搞的,往上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