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条论述土虚木乘,少阳夹虚的证治。
肝胆之病最易影响脾胃,即所谓“木乘土”之理。如果病人素有脾虚,又患少阳证,则因肝胆气横更伤脾气,而发生腹中急痛。因此治疗上就有先扶正后祛邪、先治脾后治肝胆的方法,本条讲的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阳脉涩”,指脉浮取迟涩,为气血不足;“阴脉弦”,指脉沉取见弦,主病在少阳之经,又主痛证。“腹中急痛”,既有自觉症状,也有他觉症状,即腹痛时自觉有紧缩拘急之感,而腹诊时又可触摸到腹肌痉挛紧张而成条索之状。此脉此证,是由于脾虚气血不足,又为少阳之邪相乘所致,即所谓“土虚木乘”。治疗应先扶正后祛邪。先用小建中汤健脾补虚,缓急止痛。服汤后如果脾虚得复,肝胆气平,则诸证皆愈。如果“不差”,即病不愈,而仍见腹中急痛不止,说明肝胆之邪太盛,此时单纯补脾建中犹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再用小柴胡汤(当去黄芩加芍药)和解少阳,疏利肝胆,兼以伐木,方能求愈。
临床有兼腹中急痛者,也有兼胁下急痛者,均可遵循本条之法治疗。如曾治一肝炎患者,胁下急痛,食少乏力,经服多剂柴胡汤不愈。诊其脉弦而缓,断为土衰木乘之候,即用此法,予小建中汤。药后其痛竟止。又如临床上有虚劳腹痛脉见弦者,其中也有土衰木乘因素在内,其治亦当先健脾补虚,后疏利肝胆,道理同上。
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量芍药加饴糖而成。桂枝汤既可调和营卫气血,又能调和脾胃阴阳,在此基础上加饴糖甘温补中以缓急,倍用芍药酸甘益阴而于土中平木,即在补脾之中而兼平肝胆之横,又有缓解筋脉拘挛的功用。诸药合用,能使脾胃健运,气血得充,阴阳平调,营卫协和,则其病自愈。所谓“建中”,即建立中气之意。《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疗因脾胃有病而致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的虚劳证候,也是通过建立中气而达到调补气血阴阳的治疗目的。
从上述可以看出,建中一法,不仅补脾,而且能治肝胆,因脾虚气血亏少,肝胆失之柔养,则其气必然横逆而急;肝胆之气愈盛,脾胃愈伤,从而形成土衰不能培木,木急反乘中土的病证。《内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小建中汤系甘温补剂,能健脾而生血,肝胆得血濡则气柔而条达,培土即可以制木的意义就在于此。因此,有的患者服小建中汤后,往往肝脾之病皆愈,倘若不愈,再服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也就好了。本条的少阳夹虚先用建中后用柴胡之法,体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则,不仅见于《金匮要略》,而且也见于《伤寒论》。通过本条还可说明另一个问题,即如前所述,小青龙汤对肾虚之人不可用,虽方中有芍药、五味子等保益肝肾之品,但全方毕竟燥烈辛散,用之不当,则有拔肾根、伤元气之弊;本条又讲到小柴胡汤对脾虚之人不可用,虽方中有人参、甘草、大枣等甘温益气之品,但全方毕竟为苦寒之剂,用之不当,亦可更伤脾气,故不可有恃无恐,本条一证而设二方,以别虚实之治,寓意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