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方…

附方

魏荔彤
魏荔彤

《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按:附《外台》炙甘草汤一方,注云: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在虚劳中,《金匮》业引之矣。其旨大约以润燥补中为主治。所谓心中温温液液又近于悸,[批:温温液液是欲吐不吐、虚烦之证,近于悸之注未妥。]则虚而有热,热盛津枯,与麦门冬汤择用之,诚效也。然亦贵预为经营,不则雍容君子之风,恐不足赴汤蹈火也。)

《千金》甘草汤方

甘草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按:又附甘草汤一方,亦解毒补中从缓之治也。为平素肺气不清,而中虚者主治也。非临阵对敌之品也。)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噪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夺温三服。

(按:又附生姜甘草汤一方,注云: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其意亦不出麦冬汤方之旨也。)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按:又附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一方,注云:治肺痿吐涎沫。其义以升散邪热,开通壅闭为主,较之炙甘草汤但润燥补中,少为取效快捷,当肺热初凝结之时,用作先声,而徐商润燥补中之治,未尝非正法也。四方皆可为肺痿病参用之,因其俱有得于仲景立论之理一耳。)

《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肠下者泻出,若下多不上,饮冷水一杯则定。

(按:又附《外台》桔梗白散一方,注云: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批:经云:心主臭。入肺为腥臭,故腥臭者,定系热伤肺而将成痈也。]方以理胸膈开瘀塞为义,而用巴豆以泄其包裹之脓血,似亦可用以拯救危急者。服法分强人羸人,惟恐邪泄而正伤也。但药不暝眩,厥疾不瘳,亦延误而不得已之治也。苟图之于预,何必若是乎?)

《千金要》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何云:药性薏苡仁有粳糯之分。糯者,有下气败脓之功,使脓从大便出。粳者,有利水泻满之益。古人列于燥药,以其利水也。脓必兼痰血,故用桃仁。瓜瓣,冬瓜仁也,止渴生津解毒,味苦而甘,善吐,亦上下分消其脓之义也。)

(按:又附苇茎汤一方,注云: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则肺痈欲成未成之际,图治当早者也。苇小芦大,一物也。苇茎与芦根同性,清热利水,解渴除烦;佐以薏苡仁下气宽中,桃仁润肺滑肠;瓜瓣亦润燥清热之品。一服再服,注云当吐如脓。可见为痈虽结,而脓未成,所以可治也。此于胸中甲错一证辨之最为的当。凡治肺痈,无外感而因内热熏灼者,以此方为第一义也。较之葶苈大枣汤、皂荚丸,皆得预治之治。仲景所谓始萌可救者,其此之谓欤!)

肺痈胸胀满,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专题: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来源:《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上一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下一章: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方三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