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方…

百合病

魏荔彤
魏荔彤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按:百合病用百合,盖古有百合病之名,即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如《伤寒论》条内云太阳病桂枝证,亦病因药而得名之义也。后人见百脉一宗四字及列证庞杂,似乎百端凑合之病矣,不知一气为病而一药为治。无取乎歧杂之见也。《本草》:百合,甘平无毒,主邪气。气病则正气为邪气,治其气,而邪气复为正气矣。他山取石,所以攻玉,去其瑕而瑜自全矣,非二物也。又云,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此百合病中所以为主药也。气之为病,无二义,非实而不顺,即虚而不足,今一物而兼顺利与补益,则有余之实,邪气可泄,而不足之虚,正气可充,道一以贯之,君子多乎哉?若夫于一物之中有增减者,则原文所谓随证治之者也,且不必拘执而可为变通者。惟百合一味为君主,乃仲景大经大法之昭垂,不可妄为移易焉。其中用知母佐之者,以清肺经之热,能助百合泄邪气,得宣通,而补正气,无胶滞也,故以为第一方。)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按:至下之后,不用知母,而以滑石代赭汤主之者,以重坠之品,随下药之势,使邪气自下泄也。用代赭石之涩,涩大便也;用滑石之滑,利小便也;知母清肺,治气化之源;滑石利水,治气化之流也;又以赭石杜塞歧路,不使正气旁泄也,无非助百合为理者也。)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按:其误吐之后,用鸡子黄者,佐百合以补阴。吐则伤阴,补之以救误,而百合治气如故也。)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批:大便如漆,热邪已下泄矣,故云中病勿更服。]

(按:其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用地黄者,助百合滋阴降火,阴阳平补也。盖气久郁则生热,气生热则耗阴,故治阳必顾其阴也。)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按:其一月不解,变成渴者,以百合洗之,不惟补其气,而且润其燥也。皮毛主肺,润皮毛,正所以润肺耳。)

百合病,渴不瘥者,栝楼牡蛎散主之。

栝楼牡蛎散方

栝楼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按:渴不瘥者,加栝楼根苦以清肺,牡蛎涩以利水,清热除湿,正气行而渴止矣。以润燥不对者,即为清热除湿,而渴未有不效者也。)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二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按:其变发热者,则非脉微数而不见发热矣,必有气郁内生之热,故热发于表矣。仍以百合理气,佐以滑石利水,水泄而内热除,内热除而表热退也。总为百合一物引伸于无尽,而殊不出顺气补气之神理也。此百合所以以一物治病,而即以一物名病也乎?)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按:然仲景犹恐人之终不能识百合病而误为治也,于是又就阴阳以明之。正气之外无阴阳也,阴阳二气之外无人物也,明阴阳正所以明气分之本事也。百合病固为气病矣,而气有阴阳,病则不能无阴阳之偏胜,其偏胜处即病也。而救其偏,调其正,即治病之法也。凡病皆然,而就气病言之,更显且著耳。百合病见于阴者,阳不足而阴有余,当以阳法救之,使阳之不足与阴相济,则善矣;见于阳者,阴不足而阳有余也,当以阴法救之,使阴之不足与阳相济,则善矣。倘病见于阳,阳有余可知,而反攻阴,则阴益不足矣;再病见于阴,阴有余可知,而反攻阳,则阳益不足矣。何谓攻阴?发汗是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复误发汗,以动扰其阴,此为逆也。何谓攻阳?下之是也。阴有余而阳不足,复误下之,以伤损其阳,此亦为逆也。仲景明示人以此,正见随证治之,亦必审酌其阴阳之偏胜,而不失正气之调匀,方为顺而不为逆也。其所谓病见于阳者,如溺时头痛、闻食臭气、口苦、小便赤、发热、作渴不瘥是也。其所谓病见于阴者,如不能食、不能卧、不得行、常默然,及溺时淅然、快然、但头眩是也。是虽一病而偏见于阴则阳不足,偏见于阳则阴不足,俱无可汗、可下之义。而不可吐之禁,又在得药则剧吐利六字中也。是又治百合病者,不可知之理也,所以仲景又明之于论证列方之后,其示人也切矣。)

专题: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来源:《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上一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下一章:狐惑病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