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腹痛

腹痛(奔豚)

小昔
小昔

作者:刘永槐

胡某,女,68岁,1987年10月27日初诊。诉阵发性小腹痛,气上冲胸,直至咽喉20余天。患者1月前因受凉,出现头痛,发热,咳嗽,鼻塞,流清涕,咽喉痛,去某医院就诊,给予退热、消炎、止咳等药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1周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以下腹为甚,稍后即感有一股气从小腹迅速上冲胸中,直至咽喉,发作时手足痉挛,震颤,咬牙闭目,胸部憋闷,极度痛苦,欲死不能,大约数分钟后停止。诊断:①冠心病?②心绞痛?给予硝酸甘油、复方丹参片治疗,并嘱患者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及时来院诊治,以便作进一步检查。尔后20余天,时发时止,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2分钟,长则数分钟,发作时舌下含硝酸甘油尚不能缓解,发作后均感极度疲乏,精神不振。发病期间曾去医院复查过2次心电图,均未有明确诊断,故求治于余。症见头昏,头胀痛,眠差,多梦,心烦易怒,耳鸣,口干苦,乏力。查:面容消瘦,极度憔悴,舌红干无苔,脉弦细稍数。

诊为肝气郁结、日久化热上冲之奔豚,予疏肝清热、降逆平冲治疗。方用仲景奔豚汤加味:新鲜李树根皮30g,黄芩15g,葛根15g,白芍18g,当归12g,川芎、制半夏、甘草各10g,麦冬、北沙参各15g,远志、酸枣仁各12g,生姜3片。每天1剂,水煎服。3剂。

患者于治疗后第3天发作1次,但程度较前为轻,时间亦较短,约2~3分钟,余症亦有所减轻。继予上方5剂,疾病未再发作,头昏、头痛、心烦、口干等症明显减轻,遂去方中苦寒清热之品,加用滋阴清热、养血柔肝之药调治1个月余,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半年余,未见复发。

仲景认为本病的发生“皆从惊恐得之”;尤在泾认为“亦有从肝病得者,以肝肾同居下焦,其气善上也”。从病因讲,其发病皆与情志有关;从其发病机制而言,则认为与肝肾之气上冲有关。肝肾之气上逆,又是通过冲脉而患病。冲脉从腹前壁上行经气冲穴与足少阴交会,相并挟脐上行至胸中,再向上至咽喉;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沿股上入阴中……至少腹……上行属肝,贯膈入肺中,在腹以下的经脉走向与冲脉一致。正因肝肾之经脉在体内与冲脉相互交会,故《素问·骨空论》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所以肾阳受损,下焦水寒之气与肝气郁结,致使肝气横逆并随冲脉向上冲逆而发为奔豚。笔者临床上采用仲景之奔豚汤加味治疗,疗效满意。方中李树根皮寒凉以清热下气;肝郁宜散,故用制半夏、葛根、生姜以散之;肝气上冲急迫,以甘草缓急调和诸药;肝为藏血之脏,气郁则血郁,故用川芎、当归、白芍以理血;黄芩、麦冬、北沙参以清热养阴;远志肉、酸枣仁以宁心安神。病至后期因患者阴虚较甚,短时难以恢复,故以滋阴清热、养血柔肝之法调养而取效。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舌红干无苔、脉细数等症说明其阴虚较甚且病程日久,故苦寒清热及疏散之品不宜重用、久用,见效后应及时减量或停用,以免阴伤更甚,日久他病迭起,故后期宜予以滋阴、养血、柔肝的药物进行调养。

专题:腹痛
来源:《名医验案400例》
上一章:万泽东·气滞腹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