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Bīngláng(《名医别录》)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的干燥成熟种子。我国主产于广东、云南。国外以菲律宾、印度及印度尼西亚产量最多。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本品气微,味涩、微苦。以切面大理石花纹明显、无虫蛀者为佳。切薄片,生用、炒黄或炒焦用。
【药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
1.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本品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优点。用治绦虫证疗效最佳,可单用;现代多与南瓜子同用,其杀绦虫疗效更佳。治蛔虫病、蛲虫病,可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治姜片虫病,可与乌梅、甘草配伍。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肠经,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异滞,兼能缓泻通便。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或泻痢后重,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若治湿热泻痢,可与木香、黄连、芍药等同用,如芍药汤(《保命集》)。
3.水肿,脚气肿痛。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治疗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可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如鸡鸣散(《证治准绳》)。
4.疟疾。本品能截疟,治疗疟疾,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伤寒保命集》)。
【用法用量】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焦槟榔功能消食异滞,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还含脂肪油14%,鞣质及槟榔红色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槟榔碱(C8H13NO2)不得少于0.20%,焦槟榔不得小于0.10%。
2.药理作用。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弛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或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