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Chánsū(《药性本草》)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主产于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即成蟾酥粉。本品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以色红棕、断面角质状、半透明者为佳。
【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用】
1.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本品有良好的解毒消肿,麻醉止痛作用,可外用及内服。治痈疽恶疮,与雄黄、朱砂等配伍,用葱白汤送服取汗,如蟾酥丸(《外科正宗》)。治咽喉肿痛及痈疖,常与牛黄、冰片等同用,如六神丸(《喉科心法》)。治风虫牙痛,《本草正》单用本品研细少许点患处。传统常用本品与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为末,烧酒调敷患处,作麻药使用,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2.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本品辛温走窜,有辟秽化浊,开窍醒神之功,嗅之亦能催嚏。治疗伤于暑湿秽浊或饮食不洁而致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至昏厥,可与麝香、丁香、雄黄等药同用,用时研末吹入鼻中取嚏,如蟾酥丸(《集验简易良方》)。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孕妇禁用;外用不可入目。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蟾蜍毒素类,如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蟾毒配基硫酸酯等,蟾毒配基类,蟾毒色胺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如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华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6.0%。
2.药理作用。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均有强心作用,又有抗心肌缺血、抗凝血、升压、抗休克、兴奋大脑皮层和呼吸中枢,以及抗炎、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蟾毒内酯类和华蟾素均有抗肿瘤作用。
3.不良反应。蟾酥主要对心脏有毒性。中毒时刺激迷走神经或直接损害心肌,引起心动过缓伴有心律不齐,最后心脏停搏致死。蟾酥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服用。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呼吸急促,心律不齐,惊厥,最后麻痹而死亡。
附药:蟾皮、守宫
1.蟾皮。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皮。其味辛,性凉,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适用于痈疽疮毒、疳积腹胀、瘰疬肿瘤等病证。煎服,3~6g;研末入丸散服,每次0.3~0.9g。外用适量,可研末调敷患处,或以新鲜蟾皮外贴患处。
2.守宫。本品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GekkoswinhoanaGunther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干燥全体。性味咸、寒,有小毒;归肝、心经。功能祛风定惊,散结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破伤风,惊痫,瘰疬,痈疮,癌肿。煎服,2~5g;研末吞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血虚气弱者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