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7.太阳病…

伤寒论第27条

胡希恕
胡希恕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这一节,一般地(历代诸家)讲的也都是错的多。太阳病,“发热恶寒”说明还在表,但是“热多寒少”。热多寒少是冲着“发热恶寒”说的,不是(指)这个病特别有壮热,不是(壮热)那个样子。发热恶寒的情况,热比较多而寒比较少,不是在发热恶寒之后另有大热而恶寒少,不是那个意思。那么这个寒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讲太阳病,太阳病的恶寒是一个主要的症状,这个“寒少”说明表证要罢、要解了。那么这个病虽然发热恶寒,但是由于热多寒少,那么这个病表欲解、热不退,恐怕要转成阳明里热的病,它是这么个意思。

可是转成阳明里热呢,你看前面白虎汤(26条,白虎加人参汤)“脉洪大”,(而)这个“脉微弱”。微弱在这也是有两个意思:

一方面冲上面说的,虽然发热恶寒,但是它寒少,表证欲去了,虽然热比较多,但是脉微弱,外邪已轻啊,所以也没有多大里热。

脉微弱还有一个意思,底下他注了,“此无阳也”,这个“无阳”就是津液,就指津液说的。他这个书上,尤其在(谈及)表证的时候,他常说的无阳都是指着津液,脉微者为亡阳嘛。脉弱,咱们前面讲了,阳浮而阴弱,那个弱就是血少了。总而言之就是气血俱虚,就是津液血液都少,所以他说“此无阳也”。“此无阳也”不(是)指(没有)“热”说的,上面明明说的“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还“此无阳也”,还没有热,这不是瞎扯嘛。这一句真就有(注家)这么注的,这么注就是错的。这个“此无阳也”,就是没有津液,亡失津液。

“不可发汗”,发汗最耗伤津液了。唯独津液虚,所以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那么这个表不解怎么办呢?还发热恶寒嘛。就稍稍地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清肃其表里。这也是个发汗药啊,(虽是)发汗药但它不大发汗。

越婢汤在《伤寒论》里没有,在《金匮要略》里头有,它就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这几个药就叫越婢汤;那么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就是桂枝汤了,(合起来)它是桂枝二越婢一。

越婢汤治什么呢?在《金匮》的“水气篇”里头有,它治风水(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所谓风水,就是全身肿了,脉浮,出汗,身上没大热,同麻杏石甘汤差不多。麻杏石甘汤是喘而汗出、身无大热。它(越婢汤)这个热半陷于里了,(而且)它这个汗出与桂枝汤的汗出是不一样的,它(是)由里往外,就是蒸而汗出,但是不到阳明病蒸蒸发热汗出(的程度),所以无大热嘛。无大热就是冲着阳明里实说的,真正里实那是蒸蒸发热,身上热得很。它这是无大热,不到那个(阳明里实)程度,但是里头也有热,所以搁石膏,但是表也有,(于是)搁麻黄。越婢汤的麻黄用的量大呀,它用六钱。我们要治表有水气,你要发水气,麻黄非重用不可。

那么在(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方子里麻黄用量相当轻,它把越婢汤用八分之一。原来这个麻黄用六两,我们现在的分量就是六钱十八克,要拿8除,不到一钱了,那很轻很轻的了。(方中所用)桂枝汤,用的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也是二倍(2∶1的关系)嘛。所以桂枝汤用得比较多,但是也特别少。他把这两个方子(桂枝汤、越婢汤)合起来用了,合起来用就失去越婢汤的作用了。我方才讲了,想要发水气,麻黄必须重用,那么连一钱也不到,它就不能祛水气了。

那么桂枝配伍麻黄呢?我们在临床上要知道药物配伍的规律,桂枝配合麻黄出大汗,可是石膏配合麻黄反倒治汗出。你看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子,既有桂枝汤加麻黄,可以出点汗;但是又配伍石膏,出汗也不大。所以这个方子它清肃表里,能够去里热,因为有石膏的关系,也能稍稍解外,因为有微量的麻黄。那么大部分还是桂枝汤证。我们结合这一段就可以看出,桂枝汤证比较多。

由于桂枝汤证主要是津液虚,脉微弱,要有表不解,还现桂枝汤证,但又不完全是桂枝汤证,它没有汗出。你看这一段里头,它说“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并没有汗出。可是没有汗出,又不能大发汗,因为脉微弱,桂枝汤证明显,但是麻黄汤证不明显,所以(桂枝二越婢一汤的)麻黄量特别小。而且他不用桂枝二麻黄一汤,那个(桂枝二麻黄一汤)麻黄汤里没有石膏,里头还有热,所以少用点石膏,石膏量也不重。

我们再看看(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分量,搁到一起,每一个药只十八铢,古人度量衡二十四铢是一两。那么古人的一两,我们现在开方子就是一钱,古人都是一煎就煎三付药。十八铢不到一两,一两的四分之三。所以这个方药的药量非常轻。

那么吃了这个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要是表里都有点热,可以用,但是它在发汗药之中是最轻最轻不过的方药了,所以他搁个“不可发汗”,这个(不可发汗)专指的是麻黄汤。你说太阳病发热恶寒,真正的表证无汗,我们一般常打算用麻黄汤。所以这个病“脉微弱,此无阳也”,是万不能发汗,不能用麻黄汤。

我记得有一个人问过我这一段,说“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是不是发汗药?我说可不一样,它有所指,这个书说不可发汗,都是指的麻黄汤。那么这个地方(假如)用麻黄汤就了不得了,那非坏不可。所以说“脉微弱者”,就是亡失津液,这不能用麻黄汤来大发汗,根据这种病情只能够稍稍地清肃其表里而已,所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咱们前面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都是小发汗法。这几个方剂也各有不同。

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这两个证候相合,大致差不了什么,但是不可大发汗,全是小发汗法,药量都特别轻。

桂枝二麻黄一汤,是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也是小发汗法。

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子尤其小发汗,它不但有表证,里头也有热,所以热多寒少,你就看出来了,表证要罢了,热多寒少,有入里之势,但是这个病非常轻,脉微弱也就是邪轻的问题了,同时这个人津液也虚。(因此)这个不但麻黄汤用不得,用一般的桂枝汤也是不行的。所以它一方面用桂枝、麻黄稍解其表,另一方面用石膏清其里热,它是这么一个方剂。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27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2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