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
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头一段不是少阴病,有少阴病的外观,“饮食入口则吐”,由于胃里有停水,水往上逆就要吐了,所以饮食不纳,饮食不受,一吃他就要吐,就由于底下这个问题“心中温温欲吐”,这个“温温”是“愠愠”的意思,咱们讲《论语》“人不知而不愠”,愠就是烦,就是竖心儿啊,搁这半拉“温”字儿。那么在《千金》里头就改“愠愠”俩字。温温欲吐就是说不出来的烦恼,老想要吐,但是“复不能吐”,而不能吐出来。所以在这个情形之下,饮食入口则吐,那没问题的,它不受。
“始得之,手足寒”,这个病一开始手脚就发凉,为什么呢?他有解释。“脉弦迟者”,弦也主有水饮,迟有寒,就是里头有寒饮,寒饮往上冲逆所以“胸中实”。这一段看出来中医辨证,在病机上来看,他就要吐,可自己的良能吐不出来,他老想要吐,老想要吐,就想用吐来解除疾病,就是这么一种机制。这很清楚。你们看吐剂都是这样的,不是随便拿出一个病就要给他吐的,我们应该顺其势而导之,应该吐,不应该下。
那么这一段不是少阴病,可是由于胸中实,阻碍气机,所以脉是弦迟,人当然也精神不振,他老要吐、老要吐,温温欲吐,而且阻碍血气旁流,所以他手足也厥冷,外观像是少阴病,其实不是少阴病。我们前面讲那个热结旁流也一样,这个实质不是(少阴病)。因为什么不是(少阴病)呢?瓜蒂散,若是虚寒万万用不得的,它是攻实的。汗吐下三种治病方法全是攻实,病实需吐之,需下之,需汗之。虚寒没有用吐法的。
“若膈上有寒饮”,就是胃有寒饮。“干呕”,他不是真要吐,里头没有什么水,不像上边那个水往上逆,只是干呕,并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也没有“饮食入口则吐”,没有这些情形,只是膈上有寒饮,老想冲逆干呕而已,这就和我们前面讲那个“脉沉者,急温之”是一个问题。那么假若胃有停饮而发生干呕,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这种病情,你不要认为胸中实而给他吐药了,这是真正的里有寒而有水气,即使有少阴病外观,也赶紧急温之。“不可吐也”,这个你别拿它当胸中实给吃吐药,那就坏了。
他特意出这么一段,大有用意的,就让你辨别两种证。有的时候胸中实瓜蒂散证,差不多像阴证,也有四肢厥冷、脉弦迟,那么这个你当虚寒治就坏了,你吃四逆汤就不行了;那么四逆汤证有类似的,他是干呕,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没有这些情况,这是里头真正的在胃里有寒饮,这与那种要吐而不得吐的病是两种。这在临床上很要紧的。这两个你要用错了,(涉及)生死的关系。“宜四逆汤”,他这个主要给四逆汤立论,少阴病不少阴病不是重要的。
少阴病与瓜蒂散主要的鉴别点在哪儿呢?真正的病有欲吐之势,你看看前面讲的瓜蒂散,气上冲胸咽而不得息者(166条),病势整个要往上来,甚至于呼吸都费劲,那你赶紧吐。这就是要吐,吐不上来,你一吐就得了。
所以治病有个顺势利导(的原则),顺势利导就是顺病机之势,咱们前面开始讲六经的时候也说过,咱们说太阳病,就是病自己要从表解,而不得解。咱们分析那个证候不也分析了吗?确实是那个样子,有个要汗出而出不来汗的情形。所以古人通过临床,这个(情况)一发汗就好了。古人他掌握了这种规律、方法,那么咱们现在根据规律、方法,再往下透视看整个情形。里证也如此,人身体有一个愈病的方式,就把病打算由消化道的方面,或者把它吐出去,或者把它泻下去,就这么个情况。自然良能常常达不到,就要借助于方药。半表半里证亦是如此。
人体有一种抗病的防卫机制,西医书上有这样说。但是这里头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容易混淆的证),应该温之的不要吐之,(本条第二段)这个就叫发生太阴病了,虽然只是干呕,但里头确实有寒饮,这个如果不用四逆汤急温之,马上就能够发生呕吐、下利这种病。所以治病是个难事啊。(治病的最佳时机或者说最好治的病)不是在已发作的这种病了,你像我们讲这几段全是这样子。它(病)要已发作出来了,这个病就是很费劲救治了。那么在它(病)是看出来它要发作,这一阵儿抓紧机会治。所以良工治未病嘛,这就是“未病”。你像咱们前面说的“急温之”,就一个“脉沉”(323条)。那么(本条)这一个呢?只是有“干呕”,但是也有四肢厥逆、厥冷情形,这也应该用四逆汤来温之了。(本条是)接着上边这一段(323条)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