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04.少阴病…

伤寒论第304条

曹颖甫
曹颖甫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白术四两人参二两茯苓 芍药各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正阴寒方盛之时,不应便知五味。隐庵以五味释口中和,是不然。口中和,当是不燥不吐,不燥则水气在上,不吐则胃中无热,不能与水气相抗。惟胃中无热而水气独盛,其证当下利而手足逆冷,不当独见背寒,其背恶寒,则太阳之表证也。以少阴病而兼见太阳表寒,是宜先灸风池、风府以泄其表,然后用附子汤以温其表。按:六气之病,惟温病不当被火,以其津液先耗也,少阴证而见表寒,则在里之寒湿必甚,与温病之不当被火者,适得其反。故不妨先用灸法,以微除其表寒而通阳气,继乃用生附子、白术以祛皮中水气。且水寒则中气不达,于是用人参以和之,茯苓以降之;水寒则血凝,更用芍药以泄之,而表里通彻矣。此亦先解其表后温其里之意也。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04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30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