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02.少阴病…

伤寒论第302条

刘渡舟
刘渡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发微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本条承上条论述太阳、少阴两感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少阴病,即上述表里同病,得之二三日,表证仍不解,但又未见厥逆、下利等里证。然病二三日,则与始得之的病情不同,此时正气较虚,故不能再用重剂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改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则愈。“以二三日无里证”,是作者自注句,指出虽病有二三日,然无下利腹痛之里证,故仍可微发汗,意在言外,若有里证时,则此方便不能用矣。

麻黄附子甘草汤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去细辛易甘草。因本证邪轻势缓,故去细辛以防辛散太过,加甘草可益气和中,保护正气。麻黄、附子、甘草三药配伍,既能发微汗,而又不伤少阴之正气。

总结太阳、少阴两感证治,可以看出其治疗亦有开手三法:风寒之邪初客少阴,脉沉,反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这是第一阶段;邪客少阴,病程稍长,正气较弱,但又未出现下利清谷、四肢逆冷之阴寒里证,则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此为第二阶段;如果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后,病不解,仍见周身疼痛,脉沉,甚或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里虚寒重证,则属第三阶段,当用四逆汤以温阳祛寒,急救其里,不可再用麻黄之属攻表。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302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30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