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94.少阴病…

伤寒论第294条

任应秋
任应秋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校勘】《玉函经》、成无己本:均无“者”字。

【串解】陆渊雷云:“少阴病汗出肤冷者,为亡阳急证,但厥无汗者,阳亡而津不继,血燥无以作汗也,其势虽较缓,其病则尤重。少阴本无汗法,篇中麻附二汤(按:第301、302条),皆兼太阳者,非纯少阴也,今于阴阳两竭之证,强发其汗,必激动血行而出血,出血在内脏者,无由目验,惟口鼻腔等黏膜脆薄之处出血,乃得见之。下厥上竭,谓阳厥于下,阴竭于上,盖以真阳出于下焦肾中,故云下厥,此亦后人之论,非仲景意也。程氏云:难治者,下厥非温不可,而上竭则不能用温,故为逆中之逆耳。丹波氏云:下厥上竭,唯景岳六味回阳饮(人参、附子、干姜、甘草、熟地、当归)滋阴回阳两全,以为合剂矣。”

下厥即是亡阳,上竭即是伤津,上下两字,不要太死煞了。

【语译】患少阴病的人,阴阳两虚,常常是四肢厥冷的,而不容易有汗。假如勉强去发汗,可能再劫夺血液,不仅汗出不了,甚而眼耳口鼻还会出血,这种坏证,在临床上叫作“下厥上竭”,治疗起来是颇不容易的。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294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29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