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93.少阴病…

伤寒论第293条

刘渡舟
刘渡舟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解析】本条论述少阴病由阴转阳移热于膀胱的证候。

少阴病,持续八九日,病情可能发生变化。或变为阳愈衰而阴愈盛,以致发展为亡阳之危境;或变为阳气来复,阴寒渐退而趋愈;也有随着阳热之来复,病由阴而转阳、证由寒而转热的。如本条所述,少阴病持续八九日,而见“一身手足尽热”,则是少阴之邪转出太阳之证。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复邪退,其病可由阴出阳,由里达外,由少阴之脏转出太阳之腑,因为由阴转阳,所以“一身手足尽热”。若太阳之热不解,燔灼阴络,迫血妄行,还可发生便血之证。

张仲景在此提出“一身手足尽热”,是针对阴盛格阳的身热而言,具有辨证意义。少阴病阴盛格阳证,也会见到身热,但其手足逆冷而不热。若为阳气来复,少阴转出太阳,则是“一身手足尽热”,两证截然不同,对比可以区分。

关于“便血”,张仲景并未明确指出由小便出,还是由大便出,后世医家也众说纷纭。方有执、喻嘉言认为热在膀胱,当是小便尿血;也有人认为,热可以在膀胱,但便血并不一定由小便出。因为太阳经包括足经膀胱与手经小肠,故上述两种意见均不为错。柯韵伯提出用猪苓汤治疗本证,亦可供我们参考。

以上两条,均论少阴病由阴转阳而出现发热之证。一是“反发热者,不死”,而手足不厥冷;一是“一身手足尽热”,是移热于膀胱,虽病变形式不同,但均属阳热来复的好现象。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293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293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