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解析】本条论述少阴病阳气来复之证及其预后。
少阴病阳虚阴盛,则必见吐利而澄澈清冷。阴寒内盛,阳虚不达四末,本当手足逆冷。今手足非但不逆冷,反而发热,则是阳气来复,阴寒退却的佳象,故为“不死”。
本条之“反发热”,亦可看做是身发热而不是手足发热。少阴病阳衰阴盛,本应恶寒身冷而蜷卧,若见发热者,则有两个可能:一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表现;一为阳气来复的征象。而鉴别的关键在于手足厥冷或是手足温。如果发热而手足厥冷不回,则属阴盛格阳,虚阳外越的危候;如果发热而手足温,则是阳气来复的好现象。今少阴病寒邪吐利,反见发热,而手足不逆冷,反映了阳气恢复、邪气退却,故曰“不死”。
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反映,亦可反映病情的轻重浅深。少阴病,本为阳气不足,其脉应见微弱,今吐利后而脉不至,要安心定志作具体分析。此时如果出现肢厥、恶寒、身蜷等一派阴寒之证,则为元阳大虚、真气不续,阴阳之气将要离决的危候;若手足不逆冷,而反发热的,这种脉不至的原因,则属吐利后正气暴虚,脉搏一时不能接续所致。当急温其阳以复其脉,可先“灸少阴七壮”而急回其阳。虽未言具体穴位,但治疗原则与大法已经确定,有的注家认为,应取少阴经的太溪穴,可供参考。
少阴病属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因此需要医者密切注视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才能力挽垂死之生命。不能因一时脉不至而放弃治疗。张仲景提出“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亦属急救法之一。若灸后经过24小时,脉渐复者,则可救;脉仍不至者,则为真气亡绝,预后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