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阴七壮。
【校勘】《脉经》《千金翼方》:“吐利”上有“其人”二字。《千金翼方》:“至”作“足”。
【句释】“灸少阴”,常器之云:“是少阴太溪二穴,在内踝后,跟骨动脉陷中”,穴在内踝后下方跟骨上,有胫骨神经,主治四肢厥冷、喘息、心内膜炎等有显效。
【串解】程应旄云:“少阴病,吐而且利,里阴胜矣,以胃阳不衰,故手足不逆冷,夫手足逆冷之发热,为肾阳外脱,手足不逆冷之发热,为卫阳外持,前不发热,今反发热,自非死候,人多以其脉之不至,而委弃之,失仁人之心与术矣。不知脉之不至由吐利,而阴阳不相接续,非脉绝之比。灸少阴七壮,治从急也,嗣是而用药,自当从事于温。”
吐利,手足不冷而发热,是抵抗力还好,所以“不死”。如“脉不至”,是心机能有衰弱的情况,急灸太溪穴七壮以强心。程氏胃肾分持立说,反凿。
【语译】患少阴病,虽有呕吐腹泻等症状,但四肢并不厥冷,还有些发热,这说明患者的抵抗力还好,不会有危险。假如脉搏现歇止,急灸足少阴太溪穴七壮,脉搏亦可能好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