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45.脉阳微…

伤寒论第245条

刘渡舟
刘渡舟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

【解析】本条以汗出多少辨太过与自和。

“脉阳微”,指脉浮而微,反映邪气微而表邪不甚。“汗出少”,指汗出适当,反映正胜而邪去,故谓“自和”。若汗出多,则反伤正气,易使阴分不足,阳气有余,因而便为形成胃肠燥热创造了一个主要条件,阳热“为太过”。

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解析】本文承上条,进一步论述发汗“太过”形成阳绝于里的病机。

“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应与上条“汗出多者,为太过”联系起来看。阳脉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此阳脉实而因发汗过多的,也为“太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应该在不停地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若阴阳发生偏盛偏衰,不能相互协调平衡,就要发生疾病。此证因汗出过多,伤了胃中水谷津液,使胃之阳气独盛于里,阴液不能与阳气和合以发挥其滋润调节的作用,因而导致大便必硬。此即所谓“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绝者,阻绝不通的意思。阳热盛极,胃肠津伤,以致大便硬,因而形成阳明燥实证。

陈修园在深入研究《伤寒论》的基础上,提出治病要严守“保胃气,存津液”这一法则,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以上两条,皆由于发汗太多,内伤津液而才转属阳明,具体地证实了这一点。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245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245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