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解析】本条论述阳明少阳合病的证候及治取少阳的机理。
“阳明病”,在此指“不大便”而言,如不大便伴有潮热、谵语、腹满疼痛、舌苔黄燥等证,则属阳明燥实无疑。而今虽见不大便,但伴有“胁下鞕满”和呕吐的少阳见证。且“舌上白胎”,胎同苔,即白苔,更说明了里无燥热可言。因此,“不大便”一证,并非阳明腑实,而是由于少阳枢机不利津液不下达所致。少阳受邪,经气不利,则胁下硬满;影响胃气不和,则生呕吐;气郁而津液不达、肠道失润,故大便不下。此虽为阳明与少阳合病,但也不能用大柴胡汤治疗,因阳明并无燥热之象,故当治以小柴胡汤为允。
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利三焦的作用。《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少阳之气不利,则影响三焦水道不能通畅。上焦不通,津液不得下达以濡润大肠,则大便秘结不下。治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使三焦气机通畅,津液布达,胃气调和,邪去正安,则大便自调,胁下硬满可除,呕恶自止。故指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以上两条,皆论阳明少阳同病,一为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一为不大便而呕。由于它们都有胸胁满闷的少阳主证,且阳明胃家不实,故治从少阳为得法。小柴胡汤兼治阳明病发潮热或不大便,可以说又推广了它的应用范围,但临证时必须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这两条所说的“大便溏,小便自可”和“舌上白胎”,则是辨证的眼目,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