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65.伤寒发…

伤寒论第165条

刘渡舟
刘渡舟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少阳兼阳明里实的证治。

伤寒为病在表,发汗之后,其热当解。今“发热,汗出不解”,并见“心下痞鞕,呕吐而下利”等证,说明邪已离太阳而有传经入里之变。从治用大柴胡汤,可知邪热并入少阳、阳明二经。“心下痞鞕”应以赵本“心中痞鞕”为是,指心胸痞闷滞塞之感,乃因少阳气郁,枢机不利所致。肝胆气火迫于肠胃,迫使胃气不和而上逆,则呕吐频作;迫于大肠,则下利黏秽而不爽。联系前面第109条,可以看出,大柴胡汤证常见有心下急、心中痞硬等证,说明其病变部位较之小柴胡汤更偏于里。但因其证以呕吐为主,故又表明未尽入于里,病邪仍未离少阳,因此不用承气剂而仍用柴胡剂。同时,还可以看出,大柴胡汤证不仅有大便秘结,亦有热利而不爽者。个别注家,如《医宗金鉴》认为“呕吐而下利”的“下”字,是“不”字之误,当改。其理由是下利不能用大柴胡汤,这种认识显然是没有根据的。考《伤寒论》用通下法治疗热利,不仅有大柴胡汤之一法,他如大、小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之自利清水及热利等证,也比比皆是。本证属少阳气火内迫阳明所致之下利,用大柴胡汤以去凝滞之邪,疏利肝胆之郁热,使胃肠之气一利,则下利等证自止。

大柴胡汤证与桂枝人参汤证均有心中或心下痞硬、下利之证。但大柴胡汤证发热而不恶寒,下利黏秽不爽,以呕吐为主证,病属少阳与阳明之郁热结滞,治以祛邪为主,和解与攻里并施;而桂枝人参汤证以发热恶寒、下利稀溏为主证,病属太阳太阴同病,表里皆寒,治以扶正为主,解表与温里同用。两相对比,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前后互参,以见辨证之全。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165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65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