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64.伤寒大…

伤寒论第164条

刘渡舟
刘渡舟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解析】本条论述热痞兼表证不解的标本缓急治法。

伤寒为病在表,即使有里证,也当先以汗解。今“大下后,复发汗”,汗下失序,实属误治。大下则阳邪内陷,热滞中焦,阻遏气机,从而导致心下痞硬。此时虽经发汗,但因内有邪热,则发汗不足以解表邪,故表犹未解,可仍见发热、恶寒之证。条文中无“发热”一症,有的注家认为:心下痞而兼阳虚的附子泻心汤证,其主要表现是恶寒汗出,而没有发热,为了便于鉴别,故本证应有“发热”一症。此证既有太阳表证的发热、恶寒,又有热滞于中的心下痞,言外之意,还有心烦、大便不爽、小便黄赤等证。对此,既不能用表里两解之法,亦不能单纯先治热痞。因治热痞必用苦寒之大黄、黄连,其不仅有碍于解表,且有引邪入里之弊,故应顺其病机而先解表,解表以桂枝汤。当表解后方可“攻痞”,攻痞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本条与上条相比:桂枝人参汤证的表里不解是脾气虚寒而兼表,用温中益气之药无碍于解表,反能助正祛邪,所以用表里两解之法是适宜的;而本条所论则是邪热内陷之痞证而兼表证,故治痞以祛邪为主,先发汗解表,然后攻痞方为妥当。由此可以体会到:表里同病,里虚者应先扶正;里实者应先解表,也即体现出虚人伤寒建其中,实人伤寒发其汗的治疗原则。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164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6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