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58.伤寒中…

伤寒论第158条

陈慎吾
陈慎吾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以呕多为主,生姜泻心汤以水气盛为主,甘草泻心汤以虚为主。“伤寒中风”,是表证。“医反下之”,这是误下,误下虚其里,肠胃虚了。“其人下利日数十行”,一天有好几十次泻肚,那是不是肠胃虚了呢?“谷不化”,吃完东西之后不消化,是不是肠胃虚了呢?“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都是肠胃虚了。“腹中雷鸣”,这个“腹中雷鸣”有两种:一种是水气重,气打这个水它就响;还有一种是气虚,气不能够衔接,中间有缝隙它也要响。一个人一天下利好几十次,这个肚子响属于虚响了。刚才我们讲生姜泻心汤的响属于水响。

“心下痞硬而满”,虚怎么还会有“痞硬而满”呢?有痞又硬还有点满?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底下讲了。还有“干呕心烦不得安”,胃只要是有病这个人就容易心烦不安。那么这个时候,“医见心下痞”,这个大夫一看他“心下痞硬而满”,这是不是结胸证?“谓病不尽,复下之”,他一看这是我当初下的时候没下净,再给下一下。再下一下“其痞益甚”,越下他痞满越厉害。这是什么道理呢?他底下讲了“此非结热”,这不是结胸,结胸是水与热结,这个不是结热。不是结热那为什么“痞硬而满”呢?“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这句话就讲这个病了。“胃中虚”,百病趁虚而入啊,你胃要是虚了别的地方的气就往那跑,那叫“客气”。胃要是虚呢客气就上逆,客气就往里跑,这个硬是客气的关系,“故使硬也”,所以使心下痞硬了。客气在胃里面应该驱它出去,可不能补,所以甘草泻心汤这个方子跟半夏泻心汤一样,就少一味人参。

你看甘草泻心汤的组成,甘草四两,甘草重用,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这三个方子的黄连都是一两,这一两的意思就是以清热为主。

三个方子共同的地方是全治肠胃病,不同的地方呢?半夏泻心汤证呕多,这在条文上头没说,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生姜泻心汤证是雷鸣多,胁下水气重,肚子响;甘草泻心汤证不但下利多,并且“心下痞硬而满”。它这个“心下痞硬而满”是虚证,是由于客气上逆的原因,这个“痞硬而满”跟结胸的“痞硬而满”表面看相同,我们怎么分辨?按之痛不痛啊,大陷胸汤“手不可近”啊,你不要说是按,挨都不敢挨,疼痛得那么重啊。这几个泻心汤的心下痞啊,不管是硬也好,不硬也好,你按起来舒服,有时候按着好像有点痛,但是你按长了觉得还舒服。这就是结胸病跟痞证的区别。还有一点很容易区别的,结胸证下利不下利啊?不下利,脏结才下利呢,脏结是“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可见结胸没有下利。那痞证呢?痞证又下利了,所以脏结有下利,痞证也有下利,结胸证没有下利,这就可以比较出来了吧。

一般来说痞证不硬满疼痛,痞证是软的,可是这个甘草泻心汤特殊,它这个疼痛是稍微有点痛,可是按着舒服。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158条
下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5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