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伤寒,依法当发汗,发汗汗出,伤寒在表之证已解,可是出来底下这些问题了(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那么这些问题,并不是发汗造成的。你不要这么想(是因发汗造成)。可见这个人胃根本就不好,平时就有的,但是不这么明显。所以干咱们这一行也常遭误议,(患者会误解医生,宣称)你看看,他给我吃什么药,给我遗留下这么个病来。其实他根本就有(宿病),治疗并没有错误。由于以前就有胃不好,但是不明显,大病之后才逐步表现出来了(胃不好)。胃不和是什么样子呢?心下痞硬。你看看,用人参都是有心下痞硬。
“干噫(ài)、食臭”,这一个“口”字旁搁“意”字(也可以念意)就是嗳气那个嗳,古人就这么写。噫气,就是这么写。食臭,就是伤食的味儿,就是食物在胃里头不消化,有食臭的味儿,嗳气,打嗝。
“胁下有水气”,胁下也就是心下。肠子里头有水,在两胁心下这个部位。
“腹中雷鸣”,叫唤,水走肠间它有声,雷鸣是形容声音之大。
这个方子(生姜泻心汤),你们看看与半夏泻心汤是一样的,不过就在那个方(生姜泻心汤)中加一味生姜,减干姜的量,生姜量加重,主要是嗳逆比较明显。生姜配伍人参、甘草、大枣,更能健胃,所以,姜特别加量。
看起来(生姜泻心汤)像与半夏泻心汤没有什么区别。但据我们临床上的体会,凡是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呕逆下利或者不下利,(其中)干嗳食臭是最要紧的。如果有干嗳食臭,你用半夏泻心汤不行。
这个方子(生姜泻心汤)偏于一般的胃肠炎这类的应用机会很多很多。与半夏泻心汤的出入只是加重生姜、减量干姜。那个(半夏泻心汤)干姜是三两,本方是一两,但是加了四两生姜,只是这么点出入,但是治疗的不同如此(之大),那个(半夏泻心汤)就不能治干嗳食臭,这个方子(生姜泻心汤)就能治,其他的(主治)大致都差不多。这只能在经验上看出这些东西来,你要是拿脑子想,没法想啊。
可是这个方子大家要用需要注意:这个方子容易发生“瞑眩”。本来它是治呕吐下利的,我遇着一回,吃了这个方药反倒吐得厉害了,泻得也是无度,你不要害怕,你要连着吃,(瞑眩之后病)准好。(当然)不是吃了就有这个情形(瞑眩)。(瞑眩如何产生的呢?)这个方子祛水气的力量相当大。你看,姜加重了,半夏、干姜都温中祛水嘛,半夏也下气、祛饮。那么一时没法净走大便了,就走消化道,上边吐下边泻。要有这个情形(瞑眩),病是非好不可。
有这缓利的人,大便老溏,同时又有伤食味儿,吞酸,咱们说是胃不好,有吞酸、嘈杂这类的情形,用这个方药是很平常的。但是就有这一种情况(瞑眩),(吃了生姜泻心汤)反倒吐起来了,这不要害怕。我给人家看病,(有一次)夜间就来砸门来了,说人要不行了。我说不至于吧,这个药是很平稳的药。后来非逼着我去不可,我就去了,去了,我一看,挺好,我说你再吃吧,把那一煎也煎了吃了就好了。这个事儿,大夫心里得有数,这个药它不会药死人的。而且它治下利、治呕吐。那么反倒下利呕吐,这说明药是发生作用了,这是一种瞑眩状态。瞑眩状态都是一时出来的特殊现象,这叫瞑眩状态。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和后边我们讲的甘草泻心汤都是最常用的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