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这是大黄黄连泻心汤之外加上附子,也可以说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加味法。这个病人上面有热,身体还弱。怎么看出来呢?“心下痞,还是心下痞啊。“而复恶寒汗出者”,“恶寒”是里面不足,汗出是表阳虚,所以这里用炮附子回表阳。
这个“恶寒汗出”,你不能拿它当作桂枝汤证,要是桂枝汤证的恶寒汗出那就不能吃泻心汤了,表证没有去泻心汤不能吃。怎么区别?表证的恶寒是大恶寒,你怎么穿衣服也是恶寒,这个恶寒是体温不足的恶寒,你穿件衣服、你烤烤火、吃点热的东西,这个恶寒就轻了,就能减轻,这个恶寒叫微恶寒,这是附子证的恶寒。“汗出”那就有多种了,桂枝汤证汗出吧,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汗出吧,白虎汤证汗出吧,都不一样。桂枝汤的汗出是“漐漐汗出”、一点一点地汗出,白虎汤的汗出是“蒸蒸汗出”、大汗出。这个汗出是表不固的汗出、表阳不足的汗出,跟那个“遂漏不止”的汗出一样。这个汗出比桂枝汤的汗出大、比白虎汤的汗出凉,白虎汤的汗出有气味,你一闻就闻出来了,有浊气在里头,这个汗出没有气味。
这个方子倒是很简单,就是大黄黄连泻心汤再加附子。加多少呢?二三钱就够了,要不够的时候再加,可千万不要一次加多了,要一次就用到五六钱,那就不好了。这个煎法还不同,一般我们说补药要煎的时间长,使这个药力在里面停留的久,时间越长越好;泻药要煎的时间短,要使这个药力走得快,时间越短越好。刚才我们讲的那个大黄黄连泻心汤是用水沏的,附子是补的,所以这一条就是这样子:“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附子是拿水煮,大黄、黄连、黄芩这三味药是拿水沏,完了之后往里一兑,这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