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41.病在阳…

伤寒论第141条

张锡驹
张锡驹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

白散方

桔梗 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桕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

【注】巴豆性大热,进热粥者,助其热性以行之也;进冷粥者,制其热势以止之也;俱用粥者,助胃气也。

前节论内因之水结于胸胁,而为大陷胸汤症;此节论外因之水入于皮肤,而为小结胸症。病在阳者,病在太阳之表阳也;却,犹退却而不前也;弥,犹甚也。言病在太阳之表,应以汗解,则热随汗去,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在表之阳热,反退却于内而不得去,留于经脉之间,经脉外连皮肤内连脏腑,心主脉,内热弥甚,则心主恶热,更益其烦也。热在内而水在皮肤,故肉上粟起。粟起者,毛窍竖起如粟之状,此水寒甚而三焦不能出气以温肌肉也。热被水却,不得外达,故意欲饮水。反不渴者,外寒束其内热也。文蛤水族,味咸而质燥,用之为散,以渗散其水气,若不差者,用五苓散助脾土以转输,仍从皮肤而外散。如水寒实于外,阳热却于内,而为寒实结胸,无肌表之热症者,与小陷胸汤以解其内之热结;白散辛温,可以散水寒之气,故亦可服。桔梗色白味辛,能开提肺气而治胸胁痛如刀刺;贝母味辛,能开心胸之郁结;巴豆辛热有毒,能散寒实而破水饮。寒实于外,热却于内,或用苦寒以解内热,或用辛热以散外寒,俱可,故曰白散亦可服。

上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141条
下一章:陈慎吾·伤寒论第14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