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12.伤寒脉…

伤寒论第112条

胡希恕
胡希恕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这段说的是太阳伤寒了,上面(条文)说的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不虚,表实证。伤寒,没有汗的太阳伤寒的这种类型,如果“以火迫劫之”,劫之,就是劫汗,劫使大汗出。“亡阳必惊狂”,如果是大汗,汗出太多就亡阳,亡阳就是亡失津液,那人一定要惊狂。为什么要惊狂呢?这里头咱们要讨论讨论。方才的风邪我要说还没有说呢,咱们一起说一说吧。

由于大汗出,(出现像)桂枝甘草汤的“心下悸,欲得按”,大汗出,伤津液就亡失血液,津液丧失,血液中的液体也丧失,血不足以养心,心气虚,就微惊、微悸,这是一。第二,本来就是伤寒,而以火攻迫出大汗,火热反助邪热,热更加重。由于大汗出而导致气上冲,出汗都是上体部出得多。上下体液骤然间失调,下边的体液就往上,冲气、邪热攻于头脑,也发生惊狂,所以惊狂不仅属于心脏,脑系也有,所以“亡阳必惊狂”。“亡阳”两字用得相当好,由于火热,虽然以火迫劫之,不到亡阳的这种程度未必惊狂,但如果达到这种程度,一定要惊狂。(回顾一下,惊狂的原因)第一个,血不足以养心,心怯则惊。另一个导致气上冲,气上冲则不但热往上冲,也导致水往上来,影响脑系,也使得惊。

惊狂已经达到“卧起不安”,这要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就这个方子来看,我们知道惊狂也与水有关系,因为此方用的是蜀漆,蜀漆就是常山苗,能够祛水饮,治内里头有痰结,这个药相当有力量,也是一个安静(安神)药,和龙骨、牡蛎差不多,都能治胸腹动悸、发惊发慌,就是现在说的神经官能症,起镇静作用。

这个方子是以桂枝去芍药汤为基础,可见有胸满,咱们前面讲桂枝去芍药汤,“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那么这个(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绝对是胸满。胸满就是我方才说汗出太多,导致气上冲,下边的水也伴随气往上冲,胸满动悸而惊狂、卧起不安。

这个(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是表未解,以火迫劫发汗,表邪不会去的,所以仍然用桂枝汤。伤寒原本是无汗的,已经开始大汗出了,到亡阳的阶段了,这时候表虽然未解但不能用麻黄汤了,必须用桂枝汤。由于气上冲得厉害,上边实下边虚,所以去芍药。用桂枝去芍药汤还是治胸满表不解。另外有些神经症状,所以再加安神镇静药,里面用蜀漆、龙骨、牡蛎。也就是说,这个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精神失常,有惊狂卧起不安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方子。这是根据方剂来分析症状。

上面我说的风邪的问题,这值得讨论。可见仲景这个书,他也说邪风在人身上似的,所以也是错的。在中医的理论上,中风、伤寒,我前面讲了,不要以为真有什么风中到我们人体了、有寒在人体了。中医的这句话(中风、伤寒)有语病,(中风、伤寒)开启后世很多不科学的说法:说桂枝是祛风的药,麻黄是散寒的药。其实是不是有风在这儿?有寒在这儿?没有。即使是我们的病是由于受风而发作,它(风)不过是个诱因而已。可以说,是个近因、诱因。但是风不能待在人身上,就像我们触了电了,触了电后出现什么症状你就治吧,不能说电还在你身上啊。哪有那个事啊!

所以研究中医,中医的规律对不对?仍然是对的,到现在也是对的。我们对太阳病分两个类型,一个类型,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古人叫中风,我们现在叫中风也可以;还一个类型,就是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甚至于不汗出而喘,这种情况就叫伤寒。太阳病就这两个类型。现在在临床上这两个类型还存在,这规律是古人通过实践发现的客观存在,多少年也不会变,我们治疗也不会变。桂枝汤的确就是治“发热、恶风、汗出、脉缓”这一类的表证,(但)是不是有祛风的(作用),这值得研究。

所以我们研究中医,这些地方(如中风、伤寒)要特别注意。那么如果有些理论站不住脚,站不住就不要这么来认识它,我们现在应该重新认识。我认为研究中医应该这样,要不然就是把这些东西糟践了,人家说不科学,咱们还说那就是风,就是风邪在身上,这个药就是祛风的。我看这个问题值得考虑,所以研究中医的方式方法,中医是自然科学,古人是发现了自然规律,也掌握了。因为古人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认识它。他们说中风病就是恶风,恶风就是风邪在身上;伤寒必恶寒,恶风的程度差,没有汗的,古人就认为是寒。后世的温病说夏天的酷热也跑到身体上来了,用药是祛温祛热。这些都值得考虑,不能说因什么发病,而且这也不是主因。现在知道肠伤寒是有病菌的,身上潜伏病菌了,因风因寒而诱发,仅仅是诱因而已,主要还是肠伤寒菌。

研究中医,(有时候)古人错了就是错了,认为风邪(的观点),后世多了,风为阳邪,甚至脑溢血,也认为是风,也得祛风,使得医学上出了些偏差。我们研究中医,通过实践,古人掌握的规律是对的,多少年也是对的。(当然)对于规律的认识,那时候限于科学水平,只能拿脑子想,(有时候)以现象当本质,我们说的中风、伤寒就是拿现象当本质了。中风由于出汗怕风,他就说这为风邪,他就起名叫中风,伤寒就是恶寒。古人的这种说法当作术语来看还行,真就认为风在这、寒在这,是值得研究的,我不那么认为。它只是个证候,证候是自然存在的,风邪这些话,是有语病的。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12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11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