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方…

附方

魏荔彤
魏荔彤

《外台》乌头汤

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见上。)

(按:后人因仲景未出方,附《外台》乌头汤一方,注云:治寒病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令人阴缩,手足厥逆。即乌头煎仲景之原法也。据注阴缩、手足厥逆二证,为阳衰阴独之故无疑。在腹满寒疝中,原可以检用也。然凡下寒厥,而上有寒热杂合之邪者,又当变通也。即阳衰而阴亦弱者,亦宜顾虑也。前俱言之详也。)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

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又附《外台》柴胡桂枝汤一方,注云:治心腹卒中痛者。亦可为腹满,病有寒热杂合之邪者主治也。其法仲景亦曾言之于《伤寒论》中治太阳病,而后人移于此。《伤寒论》原文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盖因治心下支结,而移于此为治法也。然必寒热杂合,而且表里兼证,方可检用也。以此佐仲景大柴胡汤之不逮也。寒热杂合,邪热盛而应下里者,则篇中所载大柴胡证也;寒热杂合,寒邪在而应解表者,则此柴胡桂枝汤是也。又即乌头桂枝汤之义而分寒热之挟不同。有表邪而挟内寒者,乌头桂枝汤证也;有表邪而挟内热者,柴胡桂枝汤证也。正与《伤寒论》所言较同耳。故亦当附列,以备用也,以柴胡、桂枝、生姜升阳透表,人参、半夏、甘草、大枣补中开郁,黄芩、芍药治寒中有热杂合。此表里两解,寒热兼除之法也。)

《外台》走马汤

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按:又附《外台》走马汤一方,注云: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方用巴豆、杏仁,皆为辛温有毒之物,以云开破阴寒闭郁之气,为卒中寒邪于心腹,痛满难支,从急治也。[批:此方似亦以温药下之之义。]然大建中汤、乌头煎二方,已备急治之理也。此方未免驳而不纯,未足当仲景立法,必期尽善之旨也,姑存之以备参考可耳。且末注云通治飞尸鬼击病,亦不过神乎其说,见扶阳抑阴之意而已,语怪非医理之正,不敢置解。)

专题: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来源:《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上一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下一章:宿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