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方…

附方

魏荔彤
魏荔彤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二两  阿胶二两  大枣二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千金翼》炙甘草汤一方,亦本于仲景《伤寒论》,从其条中摘出者也。原注云:一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因附录《伤寒》注原文,并载余注于后。)

仲景《伤寒论》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者,炙甘草汤主之。一名复脉汤。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按:此条虽于太阳伤寒见之,而不只太阳为然,伤寒为然,盖诸病病后俱然,明言之以立法也。伤寒脉见结代,证兼心动悸,则气血为病而及于神志之间焉。道家尝云精气神,精属阴,气属阳,而脉则不杂于阴阳,又不离于阴阳者,即所谓神也。今见结代,神力不足,而神明内撼矣。心为神所宅,脉为神所丽,二者正神之为病,病岂浅鲜者乎?仲景用炙甘草汤,盖不问其表里,而问其阴阳,不治其气血,而理其神志,然究何尝外于补阳益阴、生卫养营之为治乎?甘草、生姜、桂枝、参、枣补阳生卫,助其气也,麦冬、麻仁、生地、阿胶益阴养营,滋其血也。气旺精足,而神有不昭昭朗朗者乎?缘此证不见气血之为病,而实为病甚大,仲景用阴阳两补之法,较后人所制八珍、十全等汤纯美多矣!学者当体认其意而推引之可也。

观此原文与原注,则知炙甘草名复脉汤,凡病之虚而阴阳有亏敝者,无不可用也,岂只伤寒,岂只虚劳乎!然必附见于此者,知当预为补救其明阳,不可至于颓败而难于收拾也。期以百日者犹可救治,则真脏脉未见也;及危急矣,期以十一日死,则真脏脉已见矣。真脏脉见,应期以克贼是脏之日必死。如本日为甲日,是土脏克贼之日矣,但本日未必死也,不过再逢甲日必死矣。其未至之九日,如遇克贼之日,亦可以决其死也。[批:如本日非甲日,未至之九日必有甲日在内,至其日则死。脾脏如此,余可类推。]故连本日,计至再逢此干之日,不出十一日也。前言不出百日后言十一日,不言不出者,省文也。是虽小故,亦不可不明,以见古人之用心,无大小之异也。总为预时治则吉,临时治则凶,言其审慎之意而已。)

《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

炙干,末之,以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按:又附《肘后》獭肝散,注云: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夫传尸之虚劳,列证甚繁,喻氏引苏游之说于《法律》中矣。又载《紫庭方》云:传尸伏尸皆有虫,用熏病人手背之法。又云:人死而虫不死,人日惆悴,虫日荣长,阅三传而虫之为灵,非符药所能制矣。又引葛稚川言:鬼疰为五尸之一疰,诸鬼邪为害,其变动不一,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传于傍人,乃至灭门。其言类于不经,虽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即耳目之前,亦尝闻其语矣。而仲景未言,余遵循而注之者,岂敢言乎?即喻亦云有其事而无其理者,不足尚也。续述许州陈大夫所传仲景百劳丸一方,喻云可以加人参,只作一顿服,以取顿快,为虚劳人杀虫、行血、逐瘀主治也。或者此即仲景《金匮》所不逮,而另传于人者乎?姑录于后,以备参考,较之獭肝散之方专治虫害,葛稚川之论流为妄诞,庶几有此理者有此事,有此事者有此法,为吾儒所当信好者焉。)

百劳丸方

当归一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虻虫十四个  人参二钱  大黄四钱  水蛭十四个  桃仁十四个,浸,去皮尖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下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即井澜水以杓扬百遍者。

(何云:病曰血痹言寒伤荣也,举一寒以明三气之杂合也,犹举一中风以明营卫之俱伤也。人身中未有血伤而气不伤者,亦未有内虚而外邪不入者也?况形志有苦乐,男女殊性情,内外微甚大相迳庭,又不得不条分缕晰也。故举尊荣人,言形乐志乐,而极其流弊也。其微者外者宜针,以三气之邪壅遏阳气,故血不和,脉紧也,今引阳气宣达,令邪内解,气行而血脉俱和矣,紧象全去则愈。见微紧知邪尚在,再针引之,去疾莫如尽,勿令微而复甚,此仲师言外意也。

夫尊荣之人逸居形乐,不数数风霜,骨故弱;厚味胜,肌故重;事必烦,故劳而疲,则营卫伤,中不固,汗故出而阳益虚,风易入,火易炽,故嗜卧,热伤气也;卧不时汗出、动摇,内生之风相煽也;加被,内烦也,动则生风,即微风亦得犯之矣。故在微者、新者速治之,先针以引其阳气而愈也。

血痹阴阳俱微,师责人以始之不治,迫久而甚也。故曰阴阳俱微,营卫两病也。察之脉关上微,胃阳衰也。其不在肝而在胃者何?以下文如风痹状,皆胃症故也。尺中小紧,邪入里也,验之症如风痹,以九窍四肢肌肉皆胃所主,有内形外故也。故必鼓舞其阳,调平其阴,合辛甘以和营卫。治血痹之甚者,而五痹症、中风症在其中矣。《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此为男女平人形苦志苦者言也。人年六十,可以息矣。不息,故脉大。大,虚大也。血不荣筋养骨,故患痹。志苦多谋虑,胆为之病,胆病,故背痛;形志俱苦,气内伤而郁,气伤,肠为之苦鸣,气郁则瘿瘰生。是以知皆为平人过劳而得之之患也。)

专题: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来源:《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上一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下一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论三首,脉证四条,方十六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