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论浅注…

白虎加人参汤方

唐宗海
唐宗海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蔚按:(上节言服桂枝大汗出,而邪反不能净,宜仍服桂枝,以法汗之,或桂枝二麻黄一汤,合肌表而并汗,皆所以竭其余邪也。此节言大汗出,外邪已解,而汗多亡阳明之津液,胃络上通于心,故大烦。阳明为燥土,故大渴。阳明盛,故脉洪大。主以石膏之寒以清肺,知母之苦以滋水,甘草、粳米之甘,人参之补,取气寒补水以制火,味甘补土而生金。金者,水之源也。)

(太阳之气,外行于阳,内行于阴,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其内行无论矣,而且有陷入于脾不能外达者,将何以辨之?辨之于证与脉之相反。)太阳(为)病,(其证皆)发热恶寒,(太阳以阳为主,若)热多寒少,(为主胜客负,是将愈之吉兆。脉宜缓而不弱,今)脉微弱者,(脉与证相反,是证为太阳,其气内陷于至阴之中,全隐其太阳真面目,不得不为之区别。曰)此(证为阳,而脉则)无阳也。(阳主表,无阳则)不可发(其表)汗,(从脉不从证,断断然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从至阴中以发越之)。

此一节言太阳之气陷于脾,而脾气不能外达者,不发其表汗,宜越其脾气也。

专题:伤寒论浅注补正
来源:《伤寒论浅注补正》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下一章: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