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论浅注…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唐宗海
唐宗海

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二铢)  大枣(四枚,擘)

上七味㕮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按读方下所注,知仲景所用皆古方,真述而不作之圣也。

论中无阳二字,言阳气陷于阴中,既无表阳之证,不可发其表汗,故用越婢汤。方中石膏质重而沉,带同麻黄之勇,直入于里阴之中,还同桂枝汤复出于肌表而愈。

蔚按:本方分两甚轻,大抵为邪气轻浅者设也。太阳以阳为主,所云热多寒少,是阳气欲胜阴邪之兆,所云脉微弱,是指脉不紧盛。所云无阳不可发汗,是指此证此脉无阳邪之太盛,不可用麻黄汤发其汗,只用此汤清疏荣卫,令得似汗而解也。书中阴阳二字,有指气血而言,有指元阴元阳而言,有指腑脏而言,有指表里而言,有指寒热而言,有指邪正而言,非细心如发者,每致误解,即高明如程扶生辈,亦以无阳二字认为阳气虚少,甚矣,读书之难也。

(不独陷于脾,而不能外达,且有陷于脾,而不能转输者,太阳病)服桂枝汤,(服后未愈,医者不审其所以未愈之故,)或疑桂枝汤之不当,而又)下之,仍(然表证不解,而为)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且又兼见里证而为)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然无汗则表邪无外出之路,小便不利则里邪无下出之路,总由邪陷入脾,失其转枢之用,以致膀胱不得气化而外出,三焦不行决渎而下出。《内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是言通体之太阳也,此时须知利水法中,大有转旋之妙用,而发汗亦在其中,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所以去桂者,不犯无汗之禁也;所以加茯苓、白术者,助脾之转输,令小便一利而诸病霍然矣。)

此一节言陷脾不转输之治法也。

补曰:此与五苓散互看自明。五苓散是太阳之气不外达,故用桂枝以宣太阳之气,气外达,则水自下行而小便利矣。此方是太阳之水不下行,故去桂枝,重加苓、术以行太阳之水,水下行,则气自外达而头痛发热等症自然解散。无汗者,必微汗而愈矣,然则五苓散重在桂枝以发汗,发汗即所以利水也。此方重在苓、术以利水,利水即所以发汗也。实知水能化气,气能行水之故,所以左宜右有。

专题:伤寒论浅注补正
来源:《伤寒论浅注补正》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下一章: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