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注】更有与五苓证之水逆相似者,尤不可混。发大汗之后,水药不得入口,以汗本于阳明水谷之气而成。今以大汗伤之,则胃气大虚,不能司纳如此,此为治之之逆。若不知而更发其汗,则胃虚阳败,中气不守,上下俱脱,必令吐下不止。此与五苓证之水逆何涉哉?
此一节,言发汗的胃虚水药不入之证,与五苓散大不相涉。
自“未持脉”至此,共三节,以反掉笔为结尾,故不必出方。然读仲景书,须于无字中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少阴君火居上,少阴肾水居下,而中土为之交通。若发汗、吐、下后,上中下三焦俱为之伤。是以上焦之君火不能下交于肾;下焦之肾水不能上交于心。火独居上,阳不遇阴,故心虚而烦,胃络不和,故不得眠,若剧者,不得眠之盛。必反复颠倒,烦之极,自见其心中不爽快而懊侬,以栀子豉汤主之。以栀子入心而下交于肾,豆豉入肾而上交于心,水火交而诸证自愈。
若少气者,为中气虚而不能交运于上下,以栀子甘草豉汤主之。即《内经》所谓交阴阳者,必和其中也。
若呕者,为热气搏结不散而上逆,以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取生姜之散以止呕也。
此一节,言汗、吐、下伤其三焦之气,以致少阴之水火不交也。
张令韶云:自此以下六节,论栀子豉汤之证,有热,有寒,有虚,有实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