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量
(一)仲景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二)洄溪
大黄三钱 厚朴钱半,制 枳实钱半,炒
二、定义
此太阳坏病转属阳明,胃虽实非大实。为制润燥和胃,勿令大攻之清方也。
三、病状
(一)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过治。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因字当着眼。大便硬,由小便数之所致。盖吐下汗已伤津液,而又小便太多,故尔微硬,非实邪也。小承气汤和之愈。
吐下后,而见烦症,征之于大便硬,固非虚烦者比。然烦既微而小便数,当由胃家失润,燥气客之使然,胃虽实,尚非大实也。以此汤取其和也,非大攻也。
(二)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谵语由便硬,便硬由胃燥,胃燥由汗出津液少,层层相因,病情显著。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王朴庄曰:胃家者,上脘至中脘两穴处。
(三)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
燥屎者,胃中宿食,因胃热而肠结燥丸之屎也。惟利而仍谵语,邪火不因利而息,则必有燥屎不因下利而去也。后医见利则不复下,岂知燥屎之不能自去乎。
燥屎坚结,怕手按腹,若竟脓血黏稠而痛,亦不喜手按。
四、本汤脉症互见
(一)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凡汗出者皆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以上皆内实之症。此外欲解,不恶寒。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四肢为诸阳之本,濈然汗出,阳气已盛于土中矣。以此验大便之硬,又一法。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未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腹满不通,虽外未解,亦可与小承气者,乃和胃之品,非大下之峻剂也。
手足濈然而汗出者,脾主四肢,而胃为之合,胃中燥实,而蒸蒸腾达于四肢,故曰大便已硬也。潮者,如潮汐有信,于申、酉时独热,故以潮热有无为下证可否之的据。
(二)弦实数。
五、药解
大黄通地道,枳实消痞实,厚朴除胀满。名之曰小,味少力缓,制小其服耳。
六、煮服法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勿服。
小承气三物同煮,不分次第,只服四合,但求地道之通,不用芒硝之峻,自远于大黄之锐,故称微和之剂。
七、本证发汗吐下后之微烦与栀子豉证发汗吐下后之虚烦辨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不解,入里虚烦者,乃栀子豉证也。今微烦而见小便数,大便因硬,是津液下夺也,当与小承气汤和之,以其结热未甚,入里未深也。
八、本证微烦与大烦辨
大烦者,邪在表也。微烦者,邪在里也。
九、验舌参证宜本汤者
(一)舌苔黄,腹满胀痛者
舌苔黄甚,如现沉香色、灰黄色、老黄色,或中有断纹,其腹或满、或胀、或痛者,此邪已入里,表证必无或十之一二,宜小承气加槟榔、青皮、元明粉等。
(二)碎舌
红舌中有红点,如虫碎之状者,宜小承气,此热毒炽盛也。不退,宜大承气。
十、本汤大黄宜生用
大黄生者走后阴,熟者但走前阴,亦非生者重而熟者轻也。承气法加芒硝以助之,是欲其举重若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