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折中

猪胆汁方

欧阳履钦
欧阳履钦

大猪胆(一枚)

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

(津液内竭,无谵语、潮热、濈然汗出诸证,虽便硬,宜用导法。猪为水畜,以制火,胆主甲木以制土,引以苦酒之酸收,先收而后放,其力始大。解者:谓肠枯者用蜜;热结者用胆,是又于津液内竭中比较其燥热也。)

(蜜煎熟后状如饴,皂角末沾捻挺儿,更有醋调猪胆灌,肛通二法油先施。)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营卫血气本于阳明所生,病则脉迟。汗出多者,气机在表,开发毛窍,内干肌腠,而津液外泄也。微恶寒者,表邪未尽。故曰:“表未解也。”在肌则宜以桂枝汤解肌,然太阳以皮毛为表,阳明以肌肉为表,故在太阳谓之解外;在阳明则谓之发汗也。)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阳明经脉连肺,肺合皮毛,而开窍于鼻,鼻吸则皮毛呼,鼻呼则皮毛吸。邪在表则脉应之而浮。皮毛闭则无汗,无汗则因而喘矣。麻黄汤所以利肺,而开发皮毛也,故太阳、阳明发汗均用之。)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张隐庵曰: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病在肌表,热气发越于外,不涉中土,故不能发黄。若其汗但上出于头不周于身,齐颈而还,此热邪内留于中土,土气不能输津于下,是以小便不利,土气不能散津于上,是以渴饮水浆,此阳明合太阳之热,留于中土,津液不行则湿热相窨,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感春生发育之气,因旧本而生,能启冬令水阴之气以上行,栀子导君火之气下降,大黄推荡中土之邪热,此太阳内热之邪,当从小便而出,气化水行,则中土之湿热除矣。)

专题:伤寒折中
来源:《伤寒折中》
上一章:桂枝加葛根汤方
下一章:茵陈蒿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