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胃痛

胃脘痛(胃下垂)

小昔
小昔

作者:陈勇

李某,女,39岁。于1983年3月起上腹部隐痛,按之则缓,喜热食,伴嗳气反酸。1983年9月底上腹部出现胀满疼痛,进食后尤甚,喜温喜按,口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呕吐食物残渣或大量清水痰涎,头眩,形寒肢冷,腹中沥沥有声,神疲,由门诊收入我院内科,诊断为“胃下垂”。翌日,行X线胃肠钡餐检查,证实为“胃下垂”(髂嵴下12cm)。经采用中和胃酸、输液等治疗,症状缓解出院。3天后,病情复发加重,经中药健脾益气降逆(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大枣、生姜、半夏等)治疗,上腹胀满及呕吐仍未见减轻,于1983年10月21日到我科治疗。患者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迟,剑突下有压痛,腹部有明显振水音。

证属脾胃阳虚,痰饮内盛,胃失和降。宗《金匮要略》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理,拟散寒降逆化饮法,方以吴茱萸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处方:吴茱萸12g,干姜20g,党参12g,大枣6枚,桂枝12g,茯苓12g,白术10g,代赭石20g,旋覆花15g,制半夏10g,陈皮10g,甘草6g。1剂。

服药后,上腹部胀满疼痛减轻,未再呕吐。

故原方再进3剂,每天1剂。服药5天,自觉症状消失,病情缓解。

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善其后。随访2年,疗效巩固。

《金匮要略》载:“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景岳全书》云:“盖饮为水液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胀,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皆水谷之余停积不行,即所谓饮也,其病全由脾胃。”胃下垂患者大多因素体脾胃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所致。由于脾胃虚弱日久,水液难于运化,故易水饮内停而致病。临床上具有脾胃阳虚、水饮内停症状的胃下垂患者,皆可用散寒化饮降逆法治之,使脾健饮消,中气自升。所以,胃下垂不能概以升阳举陷之法治之,应依据临床表现不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专题:胃痛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上一章:胃脘痛
下一章:胃脘痛(胃扭转)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