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经方 » 伤寒总论

三阳三阴的经络问题

万友生
万友生

从《伤寒论》中的经络病象如太阳病头项背腰强痛和少阳病目眩耳聋、胸胁满痛以及厥阴病巅顶头痛等来看,必须肯定其三阳三阴是与经络有关的。但又应该承认,三阳三阴病篇的经络病象反应不够普遍,而且有些主要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往来寒热、但热不寒和但寒不热等,并非经络所能解释。因而它和《素问·热论》所说的三阳三阴热病都以经络病象为主者相比,确实是有所不同的。正因如此,才有人认为,《素问·热论》是针灸家言,故以经络为主,并在“热论”之后即继之以“刺热”;《伤寒论》是汤液家言,故备载一百一十三方,而很少用到针灸,可见《伤寒论》的六经并非经络之经。但我认为,说《伤寒论》之六经并非全指经络,其六经辨证并非单指经络辨证则可,说《伤寒论》之六经及其六经辨证完全与经络无关则不可。因为《伤寒论》的三阳三阴确实是在经络脏腑的物质基础上论证其气化活动的,而其气化活动,则是以脏腑为根源,并以经络为通道的。所以它必须包括经络、脏腑、气化在内,而且是三者缺一不可的。我们既要注意经络形态上的病变反应,更要重视经络功能上的气化活动,并把它结合到荣卫气行等理论来研究。前人认为,《伤寒论》中的传经有正传和邪传之别。正传是正气由里出表,邪传是邪气由表入里。如“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8)和三阳三阴的“欲解时”(9)(198)(272)(275)(291)(328)等就应从正传来理解;又如“伤寒一日,太阳受之”(4)和“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以及“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270)等,就应从邪传来理解。虽然邪传有证候为凭借而人多信之,正传尚无形可捉摸而人多疑之,但正气出入表里的营卫气行情况,《黄帝内经》言之甚详,目前尚在探索中(如《黄帝内经》中的“生物钟”思想)。因此我们对待前人所谓正传之说,应取慎重态度,不可妄加否定。必须指出的是,经络学说并非针灸家所专有,而是各科医家的共同财富,更是祖国医学的精华之一。张仲景继承《内》《难》两经之说而著称《伤寒杂病论》,岂能弃精取粗,使其三阳三阴的理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须进一步指出的是,一般所谓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六经,其精神实质显然是包括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在内的。我们不应再表面文字上拘执,认为六经就只是指手足三阳三阴经脉而言,甚至指责它不符合《伤寒论》的内容实际。必须正确理解,张仲景之所以不提辨三阳三阴经病脉证并治,而提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是因三阳三阴包括经络脏腑及其气化而言,并非排斥经络。后人为了区别于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纲领而称《伤寒论》的辨证纲领为六经,虽有不够全面之处,但亦未可以辞害意。

专题:伤寒总论
来源:《伤寒知要》
上一章:伤寒三阳三阴的实质
下一章:三阳三阴的脏腑问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