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隐隐作痛,喜按,得温稍减,不食不饥,脉沉而迟,乃中土虚寒,法宜温化,《外台》附子汤主之;虚冷甚者,附桂理中汤主之。
《外台》附子汤:附子 炙甘草 干姜 半夏 白术 陈仓米 大枣
附桂理中汤:附子炮 肉桂 白术陈壁土炒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小腹奔豚作痛,肠间沥沥有声,乃肾阳不能化水,水气相搏,宜温肾化气,苓桂术甘汤主之。
胸胁痞满,少腹作痛,痛有定所,按之有块者,此属癥结,拈痛丸加乳没、橘皮;若或聚或散,痛无常处者,乃气郁成瘕,与新定吴茱萸汤。
拈痛丸加乳没、橘皮:五灵脂 蓬莪术煨 木香 当归 乳香 没药 橘皮
新定吴莱萸汤:吴茱萸黄连茯苓半夏人参木瓜生姜
腹中奔响作痛,痛即泄泻,色青,脉弦者,乃木土不舒,宜肝脾两治,痛泻要方主之;
若泻痢病后,利止而痛绵绵不休者,此属营气不和,主以芍药甘草汤,温气分则加肉桂,和血分则加当归之类。
腹中急痛,时作时止,热手按之不减,脉洪数者,此火热之气郁于小肠,法宜苦温宣泄,可与栀子、乌药、黄连、木香、香附之类治之。
若腹痛胀急,溺赤便秘,甚则潮热谵语者,此为热结,治以咸寒,调胃承气汤主之。
小腹坠胀,或硬满作痛,按之有块,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者,主有蓄血,轻则失笑散,重则桃仁承气汤。
痛时耕起,往来上下,按之不见,口吐清涎,甚则腹现青筋,或唇生白点,乃虫积内扰,宜理中安蛔散或乌梅丸。
理中安蛔散:白术 茯苓 干姜 川椒 乌梅 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