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熟地黄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熟地黄Shúdìhuáng(《本草拾遗》)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干燥块根,经炮制加工品制成。其制法为取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或照酒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本品气微,味甜。以块肥大、断面乌黑色、味甜者为佳。

【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应用】

1.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大补血虚不足”(《珍珠囊》),为治疗血虚证之要药。用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血虚崩漏下血者,可与阿胶、艾叶等养血、止血药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若气血两虚者,常与人参、当归等同用,如八珍汤(《正体类要》)。

2.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本品味甘滋润,入肝肾善于滋补阴血,为治疗肝肾阴虚证之要药。古人谓其“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能补肝肾,益精髓,用治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常与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用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耳鸣遗精等,常与知母、黄柏、山茱萸等同用,如知柏地黄丸(《医方考》)。

3.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眩晕耳鸣,须发早白。本品有补益肝肾、益精填髓作用,用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同用,可益精血、乌须发,如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用治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五迟五软,可与龟甲、锁阳、狗脊等补肾强骨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湿盛中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若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滋腻碍胃。

【鉴别用药】鲜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三药均能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诸证。不同之处在于,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长于清热凉血,生津止渴,多用治血热阴亏属热邪较盛者;生地黄甘寒质润,清热凉血之力稍逊于鲜地黄,但养阴生津之力强于鲜地黄,滋腻性亦较小,长于治疗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发热诸证,滋阴力不及熟地黄;熟地黄甘微温,滋腻性大,入肝肾而功专补血滋阴,填精益髓,长于治疗血虚证及肝肾亏虚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熟地黄是生地黄的炮制品,其化学成分与生地黄相类似,主要含苯乙烯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等;还含有单糖、氨基酸、维生素A类物质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毛蕊花糖苷(C29H36O15)不得少于0.02%。

2.药理作用。本品水煎液能促进失血性贫血小鼠红细胞、血红细胞的恢复,地黄煎剂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醇提物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血凝和强心的作用。此外,本品还有降血糖、防治骨质疏松、调节免疫、抗衰老、抗焦虑、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

专题:熟地黄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