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地榆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地榆Dìyú(《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etLi的干燥根。前者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后者习称“绵地榆”,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干燥。本品气微,味微苦涩。前者以切面粉红色者为佳,后者以皮部有绵状纤维,切面黄棕色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本品性味苦寒,善泄血中之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沉降,故尤宜于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用治血热便血,常配伍生地黄、黄芩、槐花等;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亦常用治血痢,可与马齿苋、仙鹤草、当归等配伍;治疗崩漏下血,可与茜草、苎麻根、黄芩等药配伍。

2.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湿疹。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烧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与紫草、冰片同用。对于热毒疮痈,既可内服,亦可外敷,以鲜品为佳;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亦可与土茯苓、白鲜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鞣质:地榆素H-1~H-11,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等;黄烷-3-醇衍生物:右旋儿茶素等;三萜皂苷类成分:地榆糖苷,地榆皂苷A~E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鞣质不得少于8.0%,没食子酸(C7H6O5)不得少于1.0%;地榆炭含鞣质不得少于2.0%,没食子酸地榆炭不得少于0.6%。

2.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抗烫伤、抗菌、抗炎、促进造血等作用。地榆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地榆止血作用明显优于地榆炭;炒地榆粉外用,对兔及狗的Ⅱ度、Ⅲ度实验性烫伤面有显著收敛作用,能减少渗出,降低感染及死亡率。地榆水煎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专题:地榆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