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由于汗、吐、下不得当,所以邪气没祛正气已衰,这就是坏病,坏病就不能再用桂枝汤治疗。但若是麻黄汤证吃药之后发汗病不愈,这种情况很多都是用桂枝汤继续治疗,因为麻黄汤证发过汗之后,脉一定是不紧了,往往会出现浮缓、浮弱等脉象,这是桂枝汤的脉证。假若药后汗没有出呢?那脉象还是紧的,脉紧就不能用桂枝汤治疗,这就叫辨证施治,而不是呆板地认为发汗之后病不愈的一定用桂枝汤。药后有没有汗出是关键,这个要谨记。
另外太阳病不应该误下,误下可能会引邪入内,太阳病应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有些人身体特别强壮,虽然经过误下,但气血并没有因为误下而变得虚损。人的身体有自然的抵抗能力,什么地方受刺激,气血就往哪去。为什么我们的肢体碰撞一下就容易肿?就是因为气血去了碰撞的地方造成的。为什么针刺一下病就能好?针刺是为了针引阳气,针一刺,身上的阳气也跟着去,阳气一去邪气就被祛除。我们用下法的时候,泻药刺激的是肠胃,肠胃一受刺激,各部位的气血都要跑到肠胃去,包括在表的气血也要撤掉一部分到肠胃。那么在外面的气血就相对少了,抗邪能力就弱了,所以吃完泻药,气血会随着泻药的刺激回到肠胃,外面不再抵抗邪气,而邪气也会随着气血进去。那么是因为外面没有了抵抗而导致邪进去了呢,还是说因为肠胃受刺激而导致邪进去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吃了泻药邪才进去,这叫误下引邪入内。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有的人误下之后肠胃一受刺激,气血就回到肠胃里面去了,外面的气血不足以抵抗邪气,导致邪气进入肠胃;有的人气血很充实,虽然肠胃受到了刺激,有一部分气血回到了肠胃,但是外面的气血抵抗能力还是很充足,邪气并没有进入到肠胃,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而且气还能上冲,说明邪还在表,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应该祛表邪,祛表邪还是应该用桂枝汤。也就是说有两种人,一种是误下之后引邪入内,一种是误下之后邪并没有入内,气还能上冲。条文最后还说了一句“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意思是假若气不上冲,说明邪已入内,则不能再服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