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珍珠草

珍珠草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珍珠草Zhēnzhūcǎo(《生草药性备要》)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夏、秋二季采集地上部分或带根全草,洗净泥土,除去杂质,晒干。切段。本品气微香,叶味微苦,茎味淡、微涩。以果多、色灰绿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苦,凉。归肝、肺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

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本品苦甘性凉,苦以泄降,凉可清热,其入肝经,通利肝胆,去湿退黄,对于湿热蕴结肝胆,面目皮肤色黄如橘者,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本品还可清热利湿通淋,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涩痛及砂淋、石淋,常与金钱草、海金砂等配伍;本品既利湿热,又解热毒,治湿热毒邪下注大肠所致的泄泻或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常配黄连、木香等。

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本品性凉,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蕴结之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可内服外敷并用,或与白花蛇舌草、重楼等同用。

3.目赤肿痛。本品入肝经,苦凉泄火,清热明目。可治肝热上攻,风热注目之赤眼红肿,涩痛难忍,单用或配菊花内服外洗。

4.小儿疳积。本品甘可健脾,凉以清热,治小儿禀赋素弱,过食肥甘,脾胃失运,食积化热所致的疳积,可单用水炖服,也可配伍使君子、芦荟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及没食子鞣质。

2.药理作用。珍珠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治疗作用,对鸭乙肝病毒反转录酶及人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专题:珍珠草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