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萹蓄

萹蓄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萹蓄Biǎnxù(《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aviculare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根和杂质,晒干。切段。本品气微,味微苦。以色灰绿、叶多、质嫩者为佳。生用。

【药性】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应用】

1.热淋涩痛,小便短赤。本品性微寒,主入膀胱经,能清利下焦湿热。多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以及石淋,常与木通、瞿麦、车前子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用于血淋,可与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本品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又善“杀三虫”。用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煎汤空腹服,以提高疗效。治蛔虫腹痛,面青,《药性论》以本品单味浓煎服;治小儿蛲虫,下部痒,《食医心镜》单味水煎,空腹饮之,也可用本品煎汤,熏洗肛门;用于皮肤湿疹、湿疮、阴痒带下,可单味煎水外洗,亦可配伍地肤子、蛇床子、荆芥等煎水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槲皮素、萹蓄苷、槲皮苷、杨梅苷、咖啡酸、绿原酸、钾盐、硅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杨梅苷(C21H20O12)不得少于0.030%。

2.药理作用。萹蓄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有驱蛔虫、蛲虫及缓下作用。对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及乙醇提取物能促进血液凝固,增强子宫张力。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

专题:萹蓄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