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广藿香

广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广藿香Guǎnghuòxiāng(《名医别录》)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本品气香特异,味微苦。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应用】

1.湿浊中阻,脘腹痞闷。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用治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2.呕吐。本品既能芳香化湿浊,又能和中止呕,故以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若偏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偏寒湿者,配生姜、白豆蔻等药;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本品既能芳香化湿浊,又可发表解暑。治疗暑湿表证,或湿温初起,湿热并重,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腹痛吐泻的寒湿闭暑证,常配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百秋李醇,广藿香醇,α-广藿香烯,β-广藿香烯,广藿香酮及广藿香二醇等;黄酮类成分: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烷酮,5-羟基-7,4,-二甲氧基黄烷酮,藿香黄酮醇,商陆黄素,芹菜素,鼠李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百秋李醇(C15H26O)不得少于0.10%。

2.药理作用。其所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等作用。

专题:广藿香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