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败酱草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败酱草Bàijiàngcǎ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exLink.、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eJuss.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收,全株拔起,除去泥沙,洗净,阴干或晒干。本品气特异,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本品辛散苦泄寒凉,既能清热解毒,又可消痈排脓,且能活血止痛,为治肠痈腹痛之要药。治肠痈初起,腹痛便秘,未化脓者,常与金银花、牡丹皮、桃仁等同用;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薏苡仁、附子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治肺痈咳吐脓血,常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治痈肿疮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用之,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或以鲜品捣烂外敷。

2.产后瘀阻腹痛。本品辛散行滞,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治产后瘀阻,腹中刺痛,如《卫生简易方》单用本品煎服,或配伍五灵脂、香附、当归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黄花败酱主要含香豆素,环烯醚萜,皂苷,甾醇等。白花败酱主要含挥发油,莫罗忍冬苷,番木鳖苷,白花败酱苷等。

2.药理作用。黄花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肝炎病毒、保肝、抗肿瘤、镇静等作用。

附药:墓头回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laBunge及糙叶败酱PatriniaseabraBunge的根。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秋季采挖,去净茎苗,晒干。味辛、苦,性微寒。效用与败酱草相似,兼有止血、止带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崩漏下血、赤白带下等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同败酱草。

专题:败酱草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