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鱼腥草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鱼腥草Yúxīngcǎo(《名医别录》)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本品具鱼腥气,味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痰热喘咳。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归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要药。治痰热壅肺,胸痛,咳吐脓血腥臭,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治痰热咳喘,痰黄气急,常配伍黄芩、浙贝母、知母等药。

2.疮痈肿毒。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治热毒疮疡,可单用鲜品捣敷,或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

3.热淋,热痢。本品善清膀胱湿热,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兼能清热止痢。治热淋涩痛,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治湿热泻痢,可与黄连、黄芩、苦参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生物碱,酚类化合物,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非挥发性成分有抗病毒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还有利尿、抗炎、镇痛、止血、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以及镇咳等作用。

专题:鱼腥草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