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4.伤寒一日…

伤寒论第4条

陈慎吾
陈慎吾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我们知道了太阳病分两种:一个是中风,一个是伤寒。讲完中风、伤寒以后,剩下的内容就是太阳病的一些变证,这些变证都是由太阳证变化出来的,例如患者受了外感或外邪,虽然病不在体外了,但引起了别的病症;或者这个病给治坏了,变成了别的病症;又或者是这个病没有治而耽误了,变成了别的病;甚至有可能病自然传变了,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另一类病。所以我们第一个要讲的就是太阳病的传变。

传变的第一个类型是传经,什么叫传经呢?我们认为由一个类型的病变成另一个类型的病叫传经,而不是狭隘地认为是传经络,认为是太阳经络传到阳明经络的这样一个形式,如果是这样理解就狭隘了,将来你们读到具体内容的时候,这些自然就清楚了。我们习惯上还是讲传经,传经是专有名词。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否为传经呢?这个应该从脉证上看。如果脉还是原来的脉,例如原来是浮脉,现在还是浮脉,这就叫脉静,脉静就是没传经;如果脉变数急,数是脉搏跳动很快,急是脉象变动很快,出现这种情形的话,那就叫传经,这是从脉上看病是否传经。那么从证上看呢?如果病人很想吐、很躁、很烦,这些症状就是病要传经的表现,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就表示病没传经。这两个症状是少阳、阳明的代表证:颇欲吐代表少阳证,少阳证不仅仅限于这一个症状,但它是比较有代表的症状;躁烦代表阳明证,阳明证也不仅仅限于这一个症状,这个也只是比较有代表的症状。只要见了这些症状就知道是病传少阳、阳明了,如果不见少阳、阳明证,那就是病没有传经。这是从脉证上看病传经与否。

讲义里有两条条文讲了传经的内容,一条是“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另一条是“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这里把一日、二三日这些日子提出来,在表现上看好像第一天病应在太阳,第二天病应在阳明,第三天病应在少阳,实际上张仲景把日子指出来,并不是就是上面说的这样,病一日也有不传的,病二三日也有不见阳明、少阳证的,可见这个天数靠不住。在临床上也不是这么呆板地认为病是日传一经,按日传经的。即便是有这样的情况,那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几率,也不足以为法。这是太阳病的传变,传变讲完以后,还要回来讲这个太阳病,因为太阳病的治法还没说呢。

讲太阳病的治法之前,我们首先要讲太阳中风的治法,太阳中风应该怎么治?太阳中风应该用桂枝汤来治。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4条
下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4条
目录